从《阅微草堂笔记》论纪昀的伦理思想及小说观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1节 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的背景 | 第8-9页 |
第2节 《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第3节 《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不足及本文的创新 | 第11-13页 |
第2章 《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的伦理道德观念研究 | 第13-24页 |
第1节 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宣扬与维护 | 第13-17页 |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宣扬——孝道、妇道 | 第13-16页 |
·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宣扬——忠道、修身之礼 | 第16-17页 |
第2节 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质疑与否定 | 第17-21页 |
·理与欲、情与礼的对立 | 第17-19页 |
·对理学的批判与否定 | 第19-21页 |
第3节 对伦理道德宣扬与质疑的载体——狐鬼形象 | 第21-24页 |
·借助狐鬼宣扬伦理道德 | 第21-22页 |
·借助狐鬼质疑伦理道德 | 第22-24页 |
第3章 《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昀的小说观研究 | 第24-36页 |
第1节 对传统小说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 第24-29页 |
·对传统小说的继承 | 第24-27页 |
·对传统小说的发展 | 第27-29页 |
第2节 独具特色的小说观念 | 第29-33页 |
·题材来源——"真" | 第29-30页 |
·社会功用——"广见闻、资考证、补史阙" | 第30-32页 |
·艺术风格——"尚质黜华" | 第32-33页 |
第3节 纪昀小说观的局限性 | 第33-36页 |
·不承认在当时已经蓬勃发展的长篇白话小说 | 第33-34页 |
·不承认小说的虚构性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