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控制仿真及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引言 | 第14页 |
·车辆悬架系统的分类及发展 | 第14-17页 |
·磁流变减振器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车辆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及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 | 第20-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整车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22-35页 |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 第22-23页 |
·ADAMS 软件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广义坐标选取 | 第23页 |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23-24页 |
·运动学分析 | 第24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24-25页 |
·ADAMS 计算工作流程 | 第25页 |
·磁流变减振器前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磁流变减振器后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横向稳定杆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整车多体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5-43页 |
·模糊控制简介 | 第35-36页 |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内容 | 第36页 |
·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6-42页 |
·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模式及阻尼力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8-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 | 第43-52页 |
·变论域模糊控制发展概况 | 第43页 |
·模糊控制的插值机理 | 第43-46页 |
·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 | 第46-49页 |
·设计思想和整体结构 | 第46-47页 |
·变论域伸缩因子的定义 | 第47页 |
·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 | 第47-49页 |
·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整车虚拟样机的联合仿真 | 第52-64页 |
·联合仿真原理与步骤 | 第52-53页 |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脉冲输入行驶试验虚拟仿真 | 第55-58页 |
·路面输入 | 第55-56页 |
·仿真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随机输入行驶试验虚拟仿真 | 第58-63页 |
·路面输入 | 第58-60页 |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车辆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悬架平顺性试验研究 | 第64-71页 |
·基于道路模拟试验台的台架试验 | 第64-68页 |
·试验设备 | 第64-65页 |
·试验条件 | 第65-6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实车道路试验 | 第68-70页 |
·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68页 |
·试验条件 | 第6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页 |
·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硕士期间参加课题 | 第7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