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福建莆田滨海大道路基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路基软弱土一般定义第11-12页
    1.3 滨海地质的性状研究第12-13页
        1.3.1 我国典型滨海地区地质特性第12页
        1.3.2 本项目所在地区地质情况第12-13页
    1.4 路基软土一般处置方式梳理第13-19页
        1.4.1 路基软土一般处置目标及要求第13页
        1.4.2 路基软土一般处理程序第13-14页
        1.4.3 路基软土一般处理方法第14-19页
        1.4.4 路基软土处理方法比选的一般性原则第19页
    1.5 滨海道路地基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5.1 国内滨海道路路基处理模式第19-20页
        1.5.2 国外滨海道路路基处理模式第20-21页
    1.6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21页
        1.6.2 研究的意义第21-23页
    1.7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滨海地基处理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第24-32页
    2.1 土的固结压缩理论及计算方法第24-25页
        2.1.1 土的变形特征第24-25页
        2.1.2 土的变形本构模型及计算方法第25页
    2.2 地基沉降理论及计算方法第25-28页
        2.2.1 沉降量理论第25-26页
        2.2.2 一维压缩第26页
        2.2.3 分层总和法第26-28页
    2.3 加筋土理论第28-29页
        2.3.1 摩擦加筋理论第28页
        2.3.2 加筋土的莫尔圆理论第28-29页
    2.4 数值模拟理论方法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福建莆田滨海大道路基处理设计方案概述第32-42页
    3.1 工程背景第32-33页
    3.2 工程地质条件第33-38页
    3.3 原线位旧公路情况第38-40页
    3.4 路基分阶段实施概述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超填预压处理方案及计算研究第42-53页
    4.1 一般路基形式设计第42-44页
    4.2 路基拼宽研究第44-45页
    4.3 深层软土堆载预压研究第45-50页
        4.3.1 堆载预压方案第45-46页
        4.3.2 堆载预压方案计算研究第46-50页
        4.3.3 按计算设计的堆载填筑要求第50页
    4.4 沉降观测第50-52页
        4.4.1 沉降板观测第50-51页
        4.4.2 工后沉降观测方法第51页
        4.4.3 沉降观测结果复核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PHC管桩方案比选及计算方法研究第53-64页
    5.1 桥头地基处理目标及情况第53-55页
    5.2 桥头地基处理方案比选研究第55-59页
        5.2.1 排水固结法第55页
        5.2.2 水泥搅拌桩法第55页
        5.2.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第55-56页
        5.2.4 粒料碎石桩法第56页
        5.2.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第56页
        5.2.6 方案比选分析第56-59页
    5.3 桥头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第59-60页
    5.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原理及计算方法分析第60-63页
        5.4.1 加固原理及沉降分析第60-61页
        5.4.2 计算方法及经验系数优化第61-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路基加固的模拟数值分析研究第64-79页
    6.1 有限元软件介绍第64-65页
    6.2 数值模型第65-72页
        6.2.1 本构模型第65-67页
        6.2.2 几何模型第67-68页
        6.2.3 材料参数第68页
        6.2.4 分析步骤第68-69页
        6.2.5 边界及网格划分第69页
        6.2.6 土工格栅与刚性桩模拟第69-72页
    6.3 数值模拟结果第72-77页
        6.3.1 沉降分析第72-73页
        6.3.2 竖直方向有效应力分析第73-76页
        6.3.3 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第76-77页
        6.3.4 数值分析沉降值与规范公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77页
    6.4 结论第77-79页
第七章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哲学阐释学角度观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未定性的翻译
下一篇:从评价论看严复译《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