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为什么重视理念、技术和地方人大预算监督 | 第8-10页 |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三、创新点与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理念提出的背景 | 第12-17页 |
一、人民民主对预算监督改革的要求 | 第12-15页 |
二、法治行政对预算监督改革的要求 | 第15-16页 |
三、财政风险对预算监督改革的要求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人大预算监督的理念 | 第17-41页 |
一、与预算监督有关的概念 | 第17-31页 |
(一) 关于预算的定义 | 第17-31页 |
二、人大预算监督的理念 | 第31-39页 |
(一) 预算民主 | 第31-32页 |
(二) 预算法治 | 第32-35页 |
1、程序正当性 | 第33页 |
2、体现公共意志性 | 第33页 |
3、具有规范性 | 第33页 |
4、具有普遍适用性 | 第33-34页 |
5、要求具有稳定性 | 第34页 |
6、公开性属性 | 第34-35页 |
7、正义属性 | 第35页 |
(三) 预算理性 | 第35-39页 |
1、预期性 | 第35-36页 |
2、配置性 | 第36页 |
3、联想性 | 第36-37页 |
4、时段性 | 第37-38页 |
5、准确性 | 第38页 |
6、集中性 | 第38页 |
7、边际效益递增 | 第38-39页 |
8、竞争性均衡 | 第39页 |
三、人大预算监督理念之间的关系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改革的成就与不足 | 第41-44页 |
一、预算监督改革的成就 | 第41页 |
二、人大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不足 | 第41-44页 |
(一) 预算监督权主体之间权责落实及关系不明 | 第42页 |
(二) 监督内容、程序、标准和方法缺乏具体规定 | 第42-43页 |
(三) 预算编制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四) 实践操作人员的专业资格问题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具体技术性建议 | 第44-52页 |
一、实现预算民主化、法治化、理性化与预算信息披露的建议 | 第44-46页 |
二、实现预算民主化、法治化、理性化与完善人大预算监督权的结构 | 第46-52页 |
(一) 关于预算信息获取权的修法建议 | 第47页 |
(二) 关于预算审议监督权的立法建议 | 第47-48页 |
(三) 关于预算审查批准权的立法建议 | 第48-50页 |
(四) 关于预算规划批准权的立法建议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