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 缩略语表 | 第1-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4页 |
| 1 青花菜小孢子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2. 小孢子研究进展 | 第15-32页 |
| ·小孢子分离技术 | 第16页 |
| ·影响小孢子产生胚状体的主要因素 | 第16-26页 |
| ·基因型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供体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 | 第17-18页 |
| ·取材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小孢子培养方式 | 第19-20页 |
| ·基本培养基影响 | 第20页 |
| ·渗透压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激素及其它添加物的影响 | 第21-24页 |
| ·pH 值的影响 | 第24页 |
| ·小孢子密度的影响 | 第24页 |
| ·环境处理的影响 | 第24-26页 |
| ·小孢子胚再生植株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 ·内因 | 第26-27页 |
| ·外因 | 第27-28页 |
| ·小孢子胚再生植株的倍性研究 | 第28页 |
| ·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 | 第28-30页 |
| ·细胞学鉴定法 | 第28页 |
| ·形态学鉴定法 | 第28-29页 |
| ·气孔保卫细胞鉴定法 | 第29页 |
| ·流式细胞光度仪鉴定法(FCM 法) | 第29-30页 |
| ·人工加倍和移植 | 第30-31页 |
| ·人工加倍 | 第30页 |
| ·移植 | 第30-31页 |
| ·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 | 第31页 |
| ·问题和展望 | 第31-32页 |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 1 试验准备 | 第34-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4-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 ·试剂 | 第35页 |
| ·培养基制备 | 第35页 |
| ·统计方法 | 第35-37页 |
| 2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 | 第37-38页 |
| ·小孢子分离 | 第37页 |
| ·小孢子培养 | 第37页 |
| ·小孢子细胞学观察 | 第37页 |
| ·小孢子胚诱导和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37-38页 |
| ·小孢子再生株的移植 | 第38页 |
| 3 影响游离小孢子胚发生因素的试验研究 | 第38-39页 |
| ·外植体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第38页 |
| ·供体材料基因型的差异 | 第38页 |
| ·供体植株的花期的影响 | 第38页 |
| ·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影响 | 第38页 |
| ·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培养基渗透压试验 | 第38页 |
| ·培养基的添加和更换 | 第38-39页 |
| ·小孢子热激预处理 | 第39页 |
| ·添加物的试验 | 第39页 |
| 4 影响小孢子胚状体的发育及再生植株成活率的因素 | 第39-42页 |
| ·培养基水分状况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39页 |
| ·小孢子胚状体发育适期的确定 | 第39页 |
| ·再生培养基的筛选 | 第39-40页 |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39-40页 |
| ·诱导生根的试验 | 第40页 |
| ·胚状体再生成植株的培养 | 第40页 |
| ·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再生株炼苗技术试验 | 第41页 |
| ·小孢子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 第41-42页 |
| ·流式细胞仪(FCM)测定 | 第41页 |
| ·植株形态鉴定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结果和分析 | 第42-57页 |
| 1 游离小孢子培养 | 第42-50页 |
| ·青花菜小孢子培养时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 第42页 |
| ·影响游离小孢子胚的发生因素 | 第42-50页 |
| ·不同温度热激对小孢子的影响 | 第47页 |
| ·不同时间热激处理对小孢子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活性炭对胚的发生的影响 | 第48-49页 |
| ·6-BA 和NAA 对小孢子胚的发生的影响 | 第49-50页 |
| 2 影响小孢子植株再生因素的研究 | 第50-54页 |
| ·培养基水份状况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50页 |
| ·小孢子胚状体发育时期对成苗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生根培养基对根系发育的影响 | 第51页 |
| ·胚状体的再生 | 第51页 |
| ·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移植及大田管理 | 第52-54页 |
| 3 小孢子再生植株鉴定和选择 | 第54-57页 |
| ·小孢子倍性鉴定 | 第54-57页 |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7-62页 |
| 1 影响游离小孢子胚发生因素 | 第57页 |
| ·不同基因型间胚状体诱导效果比较 | 第57页 |
| ·供体植株不同花期及对胚的发生的影响 | 第57页 |
| ·采蕾期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影响 | 第57页 |
| 2 影响胚状体产生的因素 | 第57-59页 |
| ·培养液对小孢子胚的诱导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培养基渗透压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添加和更换培养液对小孢子胚的诱导的影响 | 第58页 |
| ·热激对小孢子的影响 | 第58页 |
| ·活性炭对胚的发生的影响 | 第58-59页 |
| ·6-BA 和NAA 对小孢子胚的发生的影响 | 第59页 |
| 3 影响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因素 | 第59-60页 |
| ·小孢子胚状体发育时期对成苗的影响 | 第59页 |
| ·培养基水份状况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生根培养基的影响 | 第60页 |
| 4 小孢子再生植株的管理和鉴定分析 | 第60-62页 |
| ·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60页 |
| ·小孢子再生植株鉴定和选择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