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研究--以中部某省部分中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一、导论:问题提出与相关概念厘定第11-21页
 (一) 问题提出第11-13页
 (二) 相关概念厘定第13-21页
  1、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第13-17页
  2、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第17-21页
二、研究设计:问题阐述与研究的基本架构第21-33页
 (一) 研究问题的进一步阐述第21-22页
  1、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结构维度第21页
  2、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状况第21-22页
  3、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各种因素第22页
  4、探讨改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策略与建议第22页
 (二) 研究的总体构想第22-24页
 (三) 研究的分析框架第24-26页
  1、分析单位第24-25页
  2、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第25-26页
  3、变量分析的操作原则第26页
 (四) 核心变量的测量第26-33页
  1、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测量第27-29页
  2、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测量第29-33页
三、研究过程:研究工具的开发、检验与研究实施第33-41页
 (一) 研究工具的开发及质量分析第33-38页
  1、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预测问卷的编制第33-35页
  2、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问卷的试测与质量检验第35-38页
  3、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及其影响因素正式问卷的形成第38页
 (二) 研究的实施第38-41页
  1、对象选取第38页
  2、施测过程第38-39页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39-41页
四、结果与结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第41-84页
 (一) 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现状考察第41-47页
  1、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状况第41-42页
  2、教师自设专业发展规划状况第42-43页
  3、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行动状况第43-45页
  4、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调控状况第45-46页
  5、教师自觉专业发展反思状况第46-47页
 (二) 各种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作用分析第47-79页
  1、教师个人的背景、经历与其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关系第47-55页
  2、学校的位置类型、经济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关系第55-57页
  3、教师内隐的能力、观念与其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关系第57-64页
  4、学校的文化氛围、组织特征与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关系第64-69页
  5、人际支持与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关系第69-70页
  6、部分变量(中介或调节变量)的潜在影响效应检验第70-74页
  7、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及其作用模型建构第74-79页
 (三) 研究结论第79-84页
  1、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状况的基本特征第79-81页
  2、影响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作用的总体特点第81-83页
  3、研究的限制与后续研究的设想第83-84页
五、对策与建议:改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思考第84-98页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第84-87页
  1、弘扬“尊师”、“重师”、“崇师”的传统社会风气第85-86页
  2、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职业地位第86页
  3、注意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与政策倾斜第86-87页
 (二) 健全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加强对内在职业观念的考察第87-88页
  1、完善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和考察的内容范畴第87-88页
  2、改革教师资格的认证过程与认证方法第88页
 (三) 建立专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政策,保证经费供给第88-89页
 (四) 完善学校组织环境,搭建支持型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第89-94页
  1、确立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第89-90页
  2、实行民主公正化的学校领导和管理第90-91页
  3、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氛围第91-92页
  4、培育融洽合作的学校文化第92-93页
  5、做好几个专项引导和帮扶工作第93-94页
 (五) 转变教师自身观念,努力实现自我更新第94-98页
  1、坚定教育理想信念,培育积极的专业发展动机第94页
  2、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终身的专业发展观第94-95页
  3、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专业发展的效能感第95页
  4、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不断自我反思和追问第95-96页
  5、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第96-98页
附录第98-108页
 附录一 环境因素间接影响专业发展总自主性的模型建构(图表)第98-101页
 附录二 部分访谈资料摘录第101-102页
 附录三 教师专业发展句子完成测验第102-103页
 附录四 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第103-107页
 附录五 教师专业发展访谈提纲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攻读硕士阶段主要科研成果第114-115页
后记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新课程培训后教师的校本管理研究
下一篇:郑州市高中动态生成地理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