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1章 引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课程论专家关于课程与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我国基础教育界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理论和策略的研究 | 第12-16页 |
三、我国外语教育界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理论和策略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及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一、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20-37页 |
第一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哲学知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基于哲学知识论的教材“二次开发” | 第20-21页 |
二、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教材“二次开发” | 第21页 |
三、基于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教材“二次开发”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应用语言学基础 | 第22-25页 |
一、基于应用语言学的外语教学观 | 第22-24页 |
二、基于应用语言学的外语教学实践观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学习心理学基础 | 第25-27页 |
一、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二、折衷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26页 |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 第27-37页 |
一、课程开发原理 | 第27-31页 |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原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 第31-34页 |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材观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教材“二次开发”实施的背景分析和文本分析——以大学《新编日语》为例 | 第37-63页 |
第一节 教材“二次开发”实施的背景分析 | 第37-49页 |
一、环境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二、学生因素分析 | 第39-43页 |
三、教师因素分析 | 第43-49页 |
第二节 教材“二次开发”实施的文本分析 | 第49-63页 |
一、走进教材分析教材 | 第50-56页 |
二、跳出教材评价教材 | 第56-63页 |
第四章 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策略及问题探讨 | 第63-76页 |
第一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策略 | 第63-68页 |
一、教学观、教师观、教材观的转变 | 第63-67页 |
二、以创改为主旨的教材“二次开发”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教材“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探讨 | 第68-76页 |
一、教材“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68-71页 |
二、教材“二次开发”有效实施的建议 | 第71-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