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美学论文

卓菲娅·丽莎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绪论第8-11页
 一、论文立意与选题缘起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笔者在研究之中对某些问题的处理第10-11页
第一章 卓菲娅·丽莎学术溯源第11-16页
 第一节 卓菲娅·丽莎的生平及主要学术贡献第11页
 第二节 卓菲娅·丽莎的学术基础及理论来源第11-13页
 第三节 卓菲娅·丽莎的音乐美学研究概况第13-14页
 第四节 卓菲娅·丽莎的其它研究第14-16页
第二章 卓菲娅·丽莎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运用第16-28页
 第一节音乐物质材料的特殊性第16-18页
  一、音乐的物质材料第16-17页
  二、声音的特殊性第17-18页
 第二节 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第18-24页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方式第18-20页
  二、音乐反映现实的中介第20-21页
  三、音乐反映情感第21-24页
 第三节 音乐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特殊性第24-27页
  一、内容与主题的区分第24-25页
  二、音乐主题、内容、形式的关系第25-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卓菲娅·丽莎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运用第28-37页
 第一节 音乐的持续存在性第28-34页
  一、情感因素的持续存在性第28-29页
  二、音乐作为上层建筑的持续存在性第29-32页
   1、音乐作为上层建筑以及其转化第29页
   2、音乐的阶级性及其转化第29-30页
   3、音乐的社会功能在历史条件下的转化第30-32页
  三、非阶级性因素的持续存在性第32-33页
  四、传统的持续存在性第33-34页
 第二节 音乐的典型性第34-36页
  一、音乐的现实主义第35页
  二、音乐典型性的特点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卓菲娅·丽莎对其它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第37-44页
 第一节 音乐的接受性第37-42页
  一、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第37-38页
  二、音乐作品的理解第38-42页
 第二节 音乐的表演形式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卓菲娅·丽莎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初步比较第44-50页
 第一节 两种模式的比较第44-45页
 第二节 卓菲娅·丽莎的思想与马尔库塞、阿多诺的比较第45-49页
  一、卓菲娅·丽莎的思想与马尔库塞思想的比较第45-46页
  二、卓菲娅·丽莎的思想与阿多诺思想的比较第46-49页
 小结第49-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59页
后记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兹卡组合”原创歌曲演唱技法研究
下一篇:拉威尔双钢琴曲《西班牙狂想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