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引言 | 第9-16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二) 相关研究 | 第9-13页 |
| (三)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四)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六)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二、李鸿章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6-21页 |
| (一) "变革"——清政府的被动选择 | 第16-18页 |
| (二) 教育——洋务运动的人才砥柱 | 第18-19页 |
| (三) 科举——"选才"与"用才"的隔阂 | 第19-21页 |
| 三、李鸿章教育思想的形成 | 第21-25页 |
| (一) "时事造之英雄"——在"做官"与"做事"中发展 | 第21-22页 |
| (二) "传统"与"变革"中抉择——从"华夷"静态观到"师夷"的主观动态认识 | 第22-23页 |
| (三) 关系民族延续与复兴的根本——"中学"与"西学"变通 | 第23-25页 |
| 四、李鸿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38页 |
| (一) "取彼之长,益我之短,择善而从"的"体用观" | 第25-26页 |
| (二) "师其所能,夺其所恃"兴学堂以资军事的教育观 | 第26-29页 |
| (三) "储才尤为远图"、"学以致用"的人才观 | 第29-30页 |
| (四) "精塾西学者转相传习"的译、传"西学"观 | 第30-32页 |
| (五) "肄业西学以图自强"的留学教育观 | 第32-34页 |
| (六) "兼习经史,以充根底"之中西结合的课程观 | 第34-38页 |
| 五、对李鸿章教育思想的评价 | 第38-43页 |
| (一) 在"传统"与"变革"中做出符合民族价值的抉择 | 第38-40页 |
| (二) 对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第40-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资料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