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二线防风装配式明洞接头形式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分析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手段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工程概况 | 第13-18页 |
·兰新二线防风装配式明洞工程概况 | 第14页 |
·工程风区概况 | 第14-16页 |
·防风明洞拼装工艺概况 | 第16-18页 |
第2章 防风装配式明洞结构形式和接头研究 | 第18-26页 |
·明洞结构形式的选取和设计 | 第18-21页 |
·明洞结构形式的选取 | 第18-20页 |
·明洞结构形式的设计 | 第20-21页 |
·明洞接头连接形式的研究 | 第21-25页 |
·湿接头刚性连接 | 第21-22页 |
·湿接头+通长型钢连接 | 第22-23页 |
·湿接头+垂直型钢连接 | 第23页 |
·湿接头+法兰连接 | 第23-24页 |
·湿接头+螺栓连接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明洞连接接头现场试验和监测分析 | 第26-35页 |
·试验器材 | 第26-27页 |
·试验方案 | 第27-29页 |
·试验目的 | 第27页 |
·试验内容 | 第27页 |
·断面及测点布置 | 第27-29页 |
·接头受力测试测点统计 | 第29页 |
·现场试验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 | 第29-33页 |
·数据采集 | 第29-31页 |
·数据分析处理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数值试验研究 | 第35-46页 |
·模型建立 | 第35-40页 |
·基本理论 | 第35-3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计算目的 | 第39-40页 |
·计算内容 | 第40页 |
·计算过程 | 第40页 |
·模型分析 | 第40-45页 |
·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模型尺寸分析 | 第41-43页 |
·明洞断面尺寸 | 第41页 |
·管片接头处型钢等构件尺寸 | 第41-43页 |
·模型荷载分析 | 第43-45页 |
·工况分析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防风明洞管片拼装接头优化研究 | 第46-77页 |
·平地地段 | 第46-57页 |
·明洞背风侧开两孔 | 第46-52页 |
·湿接头+通长型钢连接 | 第46-47页 |
·湿接头+垂直型钢连接 | 第47-49页 |
·湿接头+法兰连接 | 第49-51页 |
·湿接头+螺栓连接 | 第51-52页 |
·明洞背风侧开一孔 | 第52-56页 |
·湿接头+通长型钢连接 | 第52-53页 |
·湿接头+垂直型钢连接 | 第53-54页 |
·湿接头+法兰连接 | 第54-55页 |
·湿接头+螺栓连接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路堤地段 | 第57-66页 |
·明洞背风侧开两孔 | 第57-61页 |
·湿接头+通长型钢连接 | 第57-58页 |
·湿接头+垂直型钢连接 | 第58-59页 |
·湿接头+法兰连接 | 第59-60页 |
·湿接头+螺栓连接 | 第60-61页 |
·明洞背风侧开一孔 | 第61-65页 |
·湿接头+通长型钢连接 | 第61-62页 |
·湿接头+垂直型钢连接 | 第62-63页 |
·湿接头+法兰连接 | 第63-64页 |
·湿接头+螺栓连接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路堑地段 | 第66-75页 |
·明洞背风侧开两孔 | 第66-70页 |
·湿接头+通长型钢连接 | 第66-67页 |
·湿接头+垂直型钢连接 | 第67-68页 |
·湿接头+法兰连接 | 第68-69页 |
·湿接头+螺栓连接 | 第69-70页 |
·明洞背风侧开一孔 | 第70-74页 |
·湿接头+通长型钢连接 | 第70-71页 |
·湿接头+垂直型钢连接 | 第71-72页 |
·湿接头+法兰连接 | 第72-73页 |
·湿接头+螺栓连接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页 |
·数值模拟与试验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77-79页 |
论文结论 | 第77-78页 |
不足和建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