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 ·小麦白粉病害概述 | 第11-16页 |
|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其流行危害 | 第11-12页 |
|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征 | 第12页 |
| ·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物学 | 第12-13页 |
|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 第13-15页 |
| ·气候条件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全球气候变化 | 第16-18页 |
|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 第16-17页 |
| ·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 第17页 |
| ·全球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热激蛋白与热激蛋白70 | 第18-25页 |
| ·热激蛋白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8-19页 |
| ·HSPs 的结构特点 | 第19页 |
| ·HSPs 的分类 | 第19-20页 |
| ·热激蛋白的功能 | 第20-21页 |
| ·热激蛋白70 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HSP 在部分真菌上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全长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电子克隆 | 第25页 |
| ·RACE 技术 | 第25-26页 |
| ·文库筛选法 | 第26-2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2009 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 | 第29-37页 |
| ·主要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29页 |
| ·试验处理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 ·病情记载 | 第29-30页 |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 ·病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 | 第30-33页 |
| ·病菌群体敏感性与经纬度的关系 | 第33-34页 |
| ·病菌群体敏感性与病害的关系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小麦白粉病菌HSP70 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7-56页 |
|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 ·试验试剂 | 第37页 |
| ·试验仪器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46页 |
| ·小麦白粉菌孢子的热激 | 第37页 |
| ·小麦白粉菌RNA 的提取 | 第37-38页 |
| ·RNA 反转录成cDNA | 第38-39页 |
| ·引物设计及PCR 扩增 | 第39-40页 |
| ·用RACE 试剂盒进行RACE 扩增反应 | 第40-45页 |
| ·小麦白粉菌对温度高敏感、中敏感和低敏感菌株DNA 的提取及PCR 扩增 | 第45页 |
| ·小麦白粉菌对温度高敏感、中敏感和低敏感菌株DNA 的扩增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 ·不同温度敏感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基因组RNA 的提取及鉴定 | 第46页 |
| ·不同温度敏感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基因组cDNA 的PCR 扩增 | 第46-48页 |
| ·不同温度敏感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基因组3’和5’RACE 扩增 | 第48-50页 |
| ·不同温度敏感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第50-52页 |
| ·BLAST 比对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 ·白粉病菌温度敏感性研究 | 第56页 |
| ·白粉病菌HSP70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附录 | 第63-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