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小学教育质量的延时性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第10-11页
 二、问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4页
  (一) 问题研究的目的第11页
  (二) 问题的研究意义第11-14页
 三、重要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一) 小学教育第14页
  (二) 教育质量第14页
  (三) 评价第14页
  (四) 延时性评价第14-15页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18页
  (一) 国内的研究第15页
  (二) 国外的研究第15-18页
  (三)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8页
 五、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创新第18-20页
  (一)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二)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9页
  (三)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对样本学校教育质量的反馈第20-28页
 一、初中生对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反馈第20-24页
 二、中学教师、部分社会人士对小学教育质量的看法第24-28页
第三章 小学教育质量的延时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第28-33页
 一、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8-30页
  (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第28-29页
  (二)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第29-30页
 二、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可行性第30-33页
  (一) 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第30-31页
  (二) 延时性评价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31-33页
第四章 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操作技术第33-48页
 一、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时间界限、对象范围和方式方法第33-36页
  (一) 延时性评价的时间界限的确定第33页
  (二) 延时性评价的对象范围的界限第33-34页
  (三) 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方式方法第34-36页
 二、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及参照指标第36-41页
  (一) 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价值取向第36页
  (二) 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参照指标第36-41页
 三、对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41-43页
  (一) 方向性原则第41-42页
  (二) 客观性原则第42页
  (三) 整体性原则第42页
  (四) 科学性原则第42页
  (五) 平等性原则第42页
  (六) 差异性原则第42页
  (七) 全面性原则第42-43页
 四、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特征第43-44页
  (一) 效度第43页
  (二) 信度第43页
  (三) 影响延时性评价效度和信度的问题第43-44页
  (四) 改进延时性评价的效度和信度的相应办法第44页
 五、对小学教育质量进行延时性评价的工具和原理第44-48页
  (一) 小学教育质量延时性评价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第44-46页
  (二) 建立基本要素标准的原理第46页
  (三) 小学教育质量的延时性评价的评价报告第46-48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页
附录第49-59页
读研期间的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所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