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以上海某重点大学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8页
 一、选题的缘由第12-15页
 二、先行研究和本论文独到之处第15-23页
 三、研究范围第23-26页
 四、研究的问题、论文的逻辑结构、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26-28页
 五、关于统计分析的一些说明第28-34页
 六、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第34-46页
 七、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46-48页
第二章 重点大学制度与教育机会均等第48-60页
 一、重点大学制度的历史沿革第48-52页
 二、重点高校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第52-55页
 三、重点高校的资源优势与教育机会均等第55-60页
第三章 "向工农开门"政策下的大学生来源状况(1949-1965年)第60-91页
 一、"向工农开门"的高校招生政策第60-65页
 二、建国后十七年上海某重点大学新生来源状况第65-77页
 三、建国后十七年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状况概说——以上海某重点大学为例第77-91页
第四章 高等教育推荐招生政策下的重点高校工农兵大学生来源状况(1966-1976年)第91-116页
 一、政治挂帅下的高校招生制度第91-104页
 二、工农兵学员第104-116页
第五章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招生政策下的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状况(1977-1992)第116-134页
 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招生政策第116-120页
 二、恢复高考后上海某重点大学学生来源状况第120-134页
第六章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状况(1993-2008年)第134-171页
 一、社会转型期的高等教育招生、学费政策第134-147页
 二、收费制度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状况——以上海某重点大学为例第147-171页
第七章 建国后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状况总论——社会变迁、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变化和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均等第171-215页
 一、学术、政治、经济因素博弈下的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历史沿革第171-175页
 二、建国后重点高校大学生社会阶层来源状况综述——以上海某重点大学为例第175-190页
 三、建国后女性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均等状况的历史变迁——以上海某重点大学为例第190-194页
 四、招生本地化倾向对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均等的影响——以上海某重点大学为例第194-204页
 五、城乡二元结构、重点学校制度和农村学生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研究第204-215页
第八章 上海某重点大学学生来源的实证研究第215-230页
 一、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和父母职业、行政职务、文化程度及中学类别的相关性研究第216-222页
 二、冷热专业和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居住地、户口类别的相关性研究第222-230页
结语第230-236页
 一、建国后重点高校入学机会不均等状况第230-231页
 二、改善重点高校入学机会不均等状况的对策第231-236页
参考文献第236-248页
后记第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从新手到专家
下一篇: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