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野中的教育惩戒研究--以公立中小学为背景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导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3页 |
五、需要明晰的几个问题 | 第13-19页 |
第一章 教育惩戒概述 | 第19-28页 |
一、教育惩戒之界定 | 第19-21页 |
(一) 本文关于惩戒的法律定义 | 第19-21页 |
二、教育惩戒之分类研究 | 第21-22页 |
三、体罚(“特殊的”教育惩戒) | 第22-28页 |
(一) 体罚的法律概念 | 第22-23页 |
(二) 体罚的分类 | 第23-24页 |
(三) 体罚的历史渊源 | 第24-25页 |
(四) 当前“体罚”立法模式 | 第25-26页 |
(五) 体罚的责任承担问题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关于教育惩戒行使现状的实证调研 | 第28-34页 |
一、调研的总体情况和说明 | 第28页 |
二、教育惩戒之学校、教师惩戒学生的调查报告 | 第28-30页 |
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惩戒(处分)教师的调查报告 | 第30-31页 |
四、教育主管部门惩戒中小学校现状的调研 | 第31-32页 |
五、教育惩戒权不正当行使之原因探析 | 第32-33页 |
六、综述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教育惩戒基本理论问题 | 第34-39页 |
一、教育惩戒的正当性分析 | 第34-37页 |
(一) “教育惩戒”正当性学说分析 | 第34-35页 |
(二) “教育惩戒”的法益分析 | 第35-36页 |
(三) 教育惩戒的历史渊源 | 第36页 |
(四) “教育惩戒”的现实依据 | 第36-37页 |
二、教育惩戒的规范和控制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教育惩戒法律关系理论分析 | 第39-54页 |
一、教育惩戒法律关系主体理论 | 第39-49页 |
(一) 公立中小学生 | 第39-41页 |
(二) 公立中小学教师 | 第41-43页 |
(三) 公立中小学校 | 第43-47页 |
(四) 教育主管部门 | 第47页 |
(五) 教育惩戒主体惩戒权的法律依据 | 第47-49页 |
二、教育惩戒法律关系理论(定性) | 第49-54页 |
(一) 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法律关系之定性 | 第49页 |
(二)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教师法律关系之定性 | 第49页 |
(三) 公立中小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之定性 | 第49-52页 |
(四) 公立中小学教师与学生法律关系之定性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教育惩戒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4-57页 |
一、教育惩戒立法的指导原则 | 第54页 |
二、教育惩戒实体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54-55页 |
三、我国教育惩戒程序制度完善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附录一 | 第58-62页 |
附录二 | 第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