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无因法律行为的理论基础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4页
第一章 无因与有因的比较第14-34页
 第一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的起源第14-21页
  一、罗马法所有权移转方式第14-16页
  二、无因性的起源——对正当原因的解释第16-19页
  三、无因中的因——物权意思到债权合同的转变第19-21页
 第二节 负担行为之有因性第21-27页
  一、原因的起源——债的效力的赋予第21-23页
  二、原因的概念——对价第23-24页
  三、原因作为合同要件作用的弱化第24-27页
 第三节 正当原因与原因的比较第27-32页
  一、解决之问题不同第27-28页
  二、产生上互无关联第28页
  三、作用不同第28-30页
  四、德国法上“目的”整合的困难第30-32页
 第四节 各国立法第32-34页
  一、法国法的有因主义第32页
  二、德国法的无因主义第32-33页
  三、瑞士法的折中主义第33-34页
第二章 无因性的理论基础第34-48页
 第一节 无因负担行为之全貌与基础第34-41页
  一、罗马法上的要式口约第34-35页
  二、债务承认、债务约束第35-36页
  三、保证合同第36-38页
  四、并存之债务承担的无因性第38-39页
  五、预约与本约互不影响第39-40页
  六、给付之替代方式的无因性第40-41页
 第二节 无因性的意义第41-42页
 第三节 无因法律行为的基础第42-48页
  一、形式论的衰落第42-43页
  二、物债二分第43-46页
  三、两法律行为独立并存为前提第46-48页
第三章 无因性的表现形式及在我国法上的体现第48-56页
 第一节 无因性的表现形式第48-49页
  一、依基础行为不产生后续法律关系的效果第48页
  二、无因法律行为之效力不受基础行为效力之影响第48页
  三、排除因基础法律行为产生的抗辩第48-49页
 第二节 无因性在我国法上的体现第49-56页
  一、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定第49-50页
  二、善意取得的规定第50-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
下一篇:论我国动产抵押物转让规则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