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述 | 第12-28页 |
第一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学界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本文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构成要件 | 第14-28页 |
一、侵害行为主体的复数性 | 第15页 |
二、侵害行为主体之间主观上共同故意的缺失 | 第15-16页 |
三、侵害行为互相结合造成受害人同一的损害后果 | 第16-17页 |
四、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事实关联性 | 第17-20页 |
五、侵害行为符合法律上的责任标准 | 第20-28页 |
第二章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类型划分 | 第28-42页 |
第一节 国内主要的分类、评价及出路 | 第28-33页 |
一、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分类方法及其评价 | 第28-31页 |
二、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分类方法的新思路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体系 | 第33-38页 |
一、国内归责原则体系的主要学说及评析 | 第33-35页 |
二、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的选择 | 第35-38页 |
第三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类型划分 | 第38-42页 |
一、侵权法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38-40页 |
二、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类型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无意思联络侵害行为人的责任承担 | 第42-57页 |
第一节 国外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责任承担模式 | 第42-45页 |
一、欧洲部分国家的责任承担模式 | 第42-43页 |
二、美国的责任承担模式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国内主要责任模式的介绍、评析及本文的重塑 | 第45-51页 |
一、国内责任承担模式的概览 | 第45-47页 |
二、对不同责任承担模式的评析 | 第47-49页 |
三、侵权责任承担模式的重塑 | 第49-51页 |
第三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责任模式之构建 | 第51-57页 |
一、侵害行为人责任承担的标准 | 第51-54页 |
二、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责任承担的设计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