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建构及其当代意义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引言第7-13页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缘由和结论第7-8页
 第二节 主体间性的社会历史背景第8-10页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第10-13页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产生的基本路径第13-22页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产生的历史基点第13-16页
 第二节 从主体性哲学视野定位马克思哲学的局限性第16-20页
 第三节 交往理论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主体性哲学的思维模式第20-22页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建构第22-36页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的基本内涵第22-25页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形成机制第25-36页
第三章 建构马克思哲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当代意义第36-45页
 第一节 推动和深化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第36-37页
 第二节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37-39页
 第三节 有利于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第39-40页
 第四节 为解决当代全球化问题提供理论参考第40-42页
 第五节 助于社会结构的优化和人性的完善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与灵—冯友兰新理学中本体与境界的完美结合
下一篇:冯契广义认识论的提出及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