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契广义认识论的提出及意义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广义认识论的内容及理论来源 | 第8-14页 |
第一节 广义认识论的内容 | 第8-11页 |
第二节 理论来源 | 第11-14页 |
一、传统智慧的凭借 | 第11-12页 |
二、金岳霖知识论的发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广义认识论提出的背景 | 第14-26页 |
第一节 狭义认识论——西方实证主义知识论 | 第14-20页 |
一、何为实证主义知识论 | 第14-16页 |
二、拒斥形而上学的原因及途径 | 第16-17页 |
三、拒斥形而上学的局限 | 第17-20页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实证主义思潮 | 第20-26页 |
一、实证主义认识论的引入 | 第20-21页 |
二、科玄论战 | 第21-23页 |
三、中国近代实证主义知识论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广义认识论的意义 | 第26-52页 |
第一节 对知识论的超越 | 第26-31页 |
一、感觉论的超越 | 第26-29页 |
二、概念论的超越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的解决 | 第31-35页 |
一、以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统一知识和智慧 | 第31-33页 |
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峙 | 第33-35页 |
三、给本体论以认识论的根据 | 第35页 |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与发展 | 第35-37页 |
一、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范畴 | 第35-36页 |
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广义认识论下冯契哲学体系的建构 | 第37-52页 |
一、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统一 | 第38-46页 |
二、认识论、方法论、德性论的统一 | 第46-52页 |
(一) 化理论为方法 | 第46-47页 |
(二) 化理论为德性 | 第47-50页 |
(三) 如何统一认识论、方法论、德性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