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可变剪接的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1.可变剪接及其普遍性 | 第9-11页 |
2.剪接过程及可变剪接类型 | 第11-12页 |
3.可变剪接的调控 | 第12-14页 |
4.可变剪接的意义 | 第14-15页 |
5.可变剪接研究策略 | 第15-16页 |
三、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16-20页 |
1.荧光定量PCR中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荧光定量PCR化学原理 | 第18-19页 |
3.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 第19页 |
4.荧光定量PCR应用 | 第19-20页 |
四、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3页 |
第一章 甘蔗SPS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3-41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23页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甘蔗叶与茎总RNA的提取 | 第23-25页 |
·甘蔗叶与茎cDNA一链的合成 | 第25页 |
·甘蔗SPS家族基因表达量测定 | 第25-27页 |
·甘蔗SPS家族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27页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甘蔗叶和茎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27-28页 |
·real-time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引物评估 | 第28-30页 |
·甘蔗SPS家族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 第30-38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二章 甘蔗SPSⅢ基因片段的中间缺失突变体构建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1页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第三节 方法 | 第41-49页 |
·甘蔗SPSⅢ8-11片段的克隆 | 第41-46页 |
·SPSⅢ基因片段中间缺失突变的设计 | 第46页 |
·中间缺失突变体SPSⅢ8-11-A/B的构建 | 第46-49页 |
·中间缺失突变体SPSⅢ8-11-C的构建 | 第49页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甘蔗SPSⅢ8-11片段的克隆 | 第49-50页 |
·中间缺失突变体SPSⅢ8-11-A/B的构建 | 第50-51页 |
·中间缺失突变体SPSⅢ8-11-C的构建 | 第51-53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53-55页 |
第三章 甘蔗SPSⅢ基因中间缺失突变的表达分析 | 第55-6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55页 |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 | 第55页 |
·植物材料 | 第55页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55页 |
第三节 方法 | 第55-60页 |
·甘蔗SPSⅢ基因不同缺失片段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5-58页 |
·转化农杆菌GV3101 | 第58-59页 |
·转化拟南芥 | 第59-60页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甘蔗SPSⅢ基因片段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0-61页 |
·农杆菌转化子的鉴定 | 第61-62页 |
·拟南芥抗性苗的筛选 | 第62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62-6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5-67页 |
附录1 符号缩略表 | 第67-69页 |
附录2 常用溶液配方 | 第69-71页 |
附录3 MS培养基配方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