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一) 政府责任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 生态环境责任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三、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一)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18页 |
(二)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四、文章的设计 | 第20-22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 第20页 |
(二)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概述 | 第22-33页 |
一、地方政府生态责任涵义解析 | 第22-23页 |
二、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必然性 | 第23-28页 |
(一) 政治学视角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 | 第23-25页 |
(二) 经济学视角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 | 第25页 |
(三) 政府职能视角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 | 第25-27页 |
(四)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政府生态责任 | 第27页 |
(五) 环境科学视角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 | 第27-28页 |
三、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内容 | 第28-33页 |
(一)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组成要素 | 第28-30页 |
(二)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目标 | 第30-31页 |
(三)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实现的条件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现状与问题 | 第33-40页 |
一、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现状 | 第33-36页 |
(一)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偏差 | 第33-34页 |
(二) 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4页 |
(三) 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失灵 | 第34-36页 |
二、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缺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一) 水生态环境形势 | 第36-37页 |
(二) 土地与森林生态环境形势 | 第37页 |
(三) 大气生态环境形势 | 第37-38页 |
(四) 其他生态危机 | 第38页 |
三、地方政府生态责任面临的挑战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实证研究——以太湖蓝藻事件为例 | 第40-45页 |
一、对太湖蓝藻事件的回眸 | 第40-41页 |
(一) 太湖蓝藻事件的典型意义 | 第40页 |
(二) 事件掠影 | 第40-41页 |
二、太湖流域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41-44页 |
(一) 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 第41-42页 |
(二) 太湖水域污染情况 | 第42-43页 |
(三) 水域污染的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三、蓝藻事件的影响及引发的思考 | 第44-45页 |
(一) 太湖蓝藻事件造成的危害 | 第44页 |
(二) 对“蓝藻事件”的反思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实现生态责任的经验和实践探索 | 第45-51页 |
一、国外政府实现生态责任的成功经验 | 第45-47页 |
(一) 美国政府实现生态责任的主要特点 | 第45页 |
(二) 日本政府实现生态责任的主要特点 | 第45-46页 |
(三) 其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主要做法 | 第46-47页 |
二、我国环太湖流域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探索实践 | 第47-49页 |
(一) 宜兴市的发展转型——发展环保产业群 | 第47-48页 |
(二) 吴江市的创新治污——谁污染谁买单 | 第48-49页 |
(三) 长兴县的产业突围——产业结构升级 | 第49页 |
三、国内外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经验和实践探索的启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对策和建议 | 第51-59页 |
一、重塑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理念,加强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 第51-52页 |
(一) 地方政府要树立起生态责任主体的理念 | 第51页 |
(二) 地方政府.树立在发展经济时“生态优先”的理念 | 第51-52页 |
(三) 地方政府要树立保证公平的生态责任理念 | 第52页 |
二、完善相关生态保护制度,突出地方政府生态责任指向 | 第52-54页 |
(一) 改善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加大生态指标的比重 | 第52-53页 |
(二) 寻求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合作生态治理制度 | 第53页 |
(三) 完善生态环保的相关法律,开征环境税,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 第53-54页 |
三、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采用高新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第54-55页 |
(一) 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第54页 |
(二) 制定产业政策遵循的原则 | 第54-55页 |
四、创新政府生态责任承担方式,探索生态责任市场化途径 | 第55-56页 |
(一) 环太湖区域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市场化探索 | 第55页 |
(二) 生态责任市场化之路的创新 | 第55-56页 |
五、推动公民参与,加强对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外部监督 | 第56-59页 |
(一)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中公民参与的意义 | 第56-57页 |
(二) 提升地方政府生态责任中的公民参与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