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素光催化氧化酶活性的信号放大策略检测肿瘤标志物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写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1章绪论第11-22页
    1.1肿瘤标志物概述第11-12页
    1.2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第12-15页
        1.2.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第12-13页
        1.2.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第13-14页
        1.2.3免疫传感器第14-15页
    1.3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信号第15-17页
    1.4目标信号放大策略第17-20页
    1.5背景信号降低策略第20页
    1.6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第2章基于荧光素的光诱导氧化酶活性比色检测ALP和AFP第22-36页
    2.1引言第22-23页
    2.2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试剂与仪器第23-25页
        2.2.2缓冲溶液和抗体溶液的配制第25页
        2.2.3ALP活性的检测第25页
        2.2.4AFP活性测定第25页
        2.2.5临床血清样本的获取与处理第25-26页
    2.3结果与讨论第26-34页
        2.3.1比色检测ALP的可行性第26页
        2.3.2反应条件优化第26-28页
        2.3.3ALP的检测性能第28-30页
        2.3.4ALP检测的选择性第30-31页
        2.3.5比色免疫检测AFP的分析性能第31-33页
        2.3.6人血清样品中AFP的测定第33-34页
    2.4结论第34-36页
第3章基于双锁策略减少背景信号高灵敏检测ALP和AFP第36-50页
    3.1引言第36-37页
    3.2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试剂与仪器第37-38页
        3.2.2Ce-FDPCNPs的制备第38页
        3.2.3ALP活性的检测第38页
        3.2.4AFP的免疫分析第38-39页
    3.3结果与讨论第39-48页
        3.3.1Ce-FDPCNPs的制备与表征第39-41页
        3.3.2ALP传感的可行性第41-43页
        3.3.3优化反应条件第43页
        3.3.4ALP的分析性能第43-45页
        3.3.5AFP传感原理及测试性能第45-47页
        3.3.6人血清样品中AFP的检测第47-48页
    3.4结论第48-50页
第4章双功能抗体及铜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用于超灵敏检测AFP第50-67页
    4.1引言第50-51页
    4.2实验部分第51-53页
        4.2.1试剂与仪器第51-52页
        4.2.2Cu2+抑制荧光素的光诱导氧化酶活性第52页
        4.2.3电子自旋共振(EPR)实验第52-53页
        4.2.4Cu-MOF的制备第53页
        4.2.5Ab2@Cu-MOF制备第53页
        4.2.6基于Ab2@Cu-MOF检测AFP第53页
    4.3结果与讨论第53-64页
        4.3.1用Cu2+调控荧光素的光诱导氧化酶活性及其机制探究第53-56页
        4.3.2Cu2+检测性能第56-58页
        4.3.3Cu-MOF和Ab2@Cu-MOF的设计原理和表征第58-62页
        4.3.4Ab2@Cu-MOF免疫法检测AFP的性能和选择性第62-64页
        4.3.5测定人血清样品中的AFP第64页
    4.4结论第64-67页
第5章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7-70页
    5.1全文总结第67-68页
    5.2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80页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研究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糯米酒特征风味物质分析及风味轮构建
下一篇:原位反应及囊泡介导的新型提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