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发展困境 | 第9-10页 |
1.1.2 相关政策指引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1-14页 |
1.3.1 研究的范围 | 第11-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4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1.3.5 拟解决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 第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1 国外民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2 国内民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2章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综述 | 第18-31页 |
2.1 自然环境述略 | 第18-19页 |
2.1.1 地理条件 | 第18-19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19页 |
2.1.3 自然资源状况 | 第19页 |
2.2 人文环境述略 | 第19-21页 |
2.2.1 历史沿革简述 | 第19-20页 |
2.2.2 文化背景与特征 | 第20-21页 |
2.3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地域划分 | 第21页 |
2.3.1 分区依据 | 第21页 |
2.3.2 地域分区 | 第21页 |
2.4 冀南山区乡村聚落结构特点 | 第21-24页 |
2.4.1 聚落选址 | 第22-23页 |
2.4.2 村落形态肌理特征 | 第23-24页 |
2.4.3 街巷与节点空间 | 第24页 |
2.5 民居平面布局特点 | 第24-26页 |
2.5.1 合院式布局 | 第24页 |
2.5.2 内容丰富的庭院空间 | 第24-25页 |
2.5.3 顺应地势,灵活变化 | 第25-26页 |
2.6 建筑形式 | 第26-27页 |
2.6.1 外形方正,外观古朴自然 | 第26页 |
2.6.2 正面开窗,后墙封闭 | 第26页 |
2.6.3 建筑分类 | 第26-27页 |
2.7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 | 第27-30页 |
2.7.1 墙体营造技术 | 第28页 |
2.7.2 屋顶营造技术 | 第28-29页 |
2.7.3 建筑细部构造 | 第29-30页 |
2.7.4 地面铺装 | 第3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3.1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地域文化特色分析 | 第31-33页 |
3.1.1 适宜性 | 第31-32页 |
3.1.2 包容性 | 第32页 |
3.1.3 独特性 | 第32-33页 |
3.2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发展困境分析 | 第33-38页 |
3.2.1 自然风貌的破坏 | 第33-35页 |
3.2.2 空间结构的破坏 | 第35-36页 |
3.2.3 民居单体所面临的问题 | 第36-37页 |
3.2.4 乡村建设规划面临的困境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更新与再利用策略建议 | 第39-47页 |
4.1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的价值构成 | 第39页 |
4.1.1 历史价值 | 第39页 |
4.1.2 文化价值 | 第39页 |
4.1.3 旅游价值 | 第39页 |
4.1.4 开发利用价值 | 第39页 |
4.2 保护与传承策略 | 第39-41页 |
4.2.1 保护与传承内容 | 第39-40页 |
4.2.2 保护模式 | 第40-41页 |
4.2.3 总体保护处理措施 | 第41页 |
4.3 改造策略 | 第41-44页 |
4.3.1 改造内容 | 第42页 |
4.3.2 改造措施 | 第42-44页 |
4.4 新建策略 | 第44-46页 |
4.4.1 冀南山区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第44-45页 |
4.4.2 平面布局的调整 | 第45页 |
4.4.3 建筑造型的处理 | 第45页 |
4.4.4 乡土技术的改良和应用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基于传统民居更新与再利用理论的实例探索分析——以南王庄村为例 | 第47-58页 |
5.1 南王庄村概况 | 第47-48页 |
5.1.1 村域基本概况 | 第47页 |
5.1.2 自然景观 | 第47页 |
5.1.3 历史文化遗产 | 第47-48页 |
5.2 南王庄村传统民居发展优势与现存问题 | 第48-49页 |
5.2.1 发展优势 | 第48页 |
5.2.2 现存问题 | 第48-49页 |
5.3 对南王庄村传统民居的更新与再利用策略 | 第49-57页 |
5.3.1 南王庄村价值评价 | 第49-50页 |
5.3.2 南王庄村具体保护策略 | 第50页 |
5.3.3 南王庄村具体改造策略 | 第50-54页 |
5.3.4 南王庄村新建策略 | 第54-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语—对冀南山区民居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