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Ⅰ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铜副族(Ⅰ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高产率大长径比铜纳米线及其墨水制备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的内容和意义第10-12页
    1.2 论文的结构第12-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31页
    2.1 透明导电薄膜概况第15-16页
    2.2 各类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第16-18页
    2.3 铜纳米线概述第18-29页
        2.3.1 铜纳米线制备方法第19-22页
        2.3.2 铜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第22-25页
        2.3.3 铜纳米线研究现况第25-29页
    2.4 本文研究内容第29-31页
        2.4.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9页
        2.4.2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29-31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31-35页
    3.1 实验方案第31页
    3.2 研究方法第31-35页
        3.2.1 实验仪器第32页
        3.2.2 测试方法第32-35页
第四章 铜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形貌控制第35-45页
    4.1 实验部分第35-37页
        4.1.1 铜纳米线的合成第35-36页
        4.1.2 表征测试第36-37页
    4.2 探究对铜纳米线成分、形貌、产率的影响因素第37-43页
        4.2.1 不同铜源比例对铜纳米线成分、形貌与结构表征影响的探究第37-40页
        4.2.2 探究还原剂对铜纳米线形貌的影响第40-41页
        4.2.3 探究不同铜源比例对铜纳米线形貌的影响第41-42页
        4.2.4 探究不同铜源比例对铜纳米线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2-43页
        4.2.5 探究不同铜源比例对铜纳米线产率的影响第43页
    4.3 硝酸铜的作用机理及本章小结第43-45页
        4.3.1 硝酸铜的作用机理第43-44页
        4.3.2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铜纳米线墨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5-52页
    5.1 实验部分第45-46页
        5.1.1 铜纳米线墨水的配制第45-46页
        5.1.2 铜纳米线墨水的沉降实验第46页
    5.2 墨水稳定性因素的探究第46-51页
        5.2.1 探究HPC与EC的对墨水稳定性影响的差异第46-49页
        5.2.2 探究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对墨水稳定性的影响第49-50页
        5.2.3 探究乙酸乙酯对墨水稳定性的影响第50-51页
    5.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第52-58页
    6.1 实验部分第52-53页
        6.1.1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后处理第52-53页
        6.1.2 表征测试第53页
            6.1.2.1 紫外-可见光谱透过率测试第53页
            6.1.2.2 四探针测试第53页
    6.2 探究影响透明导电薄膜光电性能的因素第53-57页
        6.2.1 薄膜的透光性能第53-55页
        6.2.2 薄膜的导电性能第55-57页
    6.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总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TO/TiO2多功能节能镀膜玻璃的AACVD法制备,性能及本构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纳米LaB6的制备及近红外光吸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