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纳米材料对土壤砷挥发及砷生物效应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0页
    1.1 砷污染概述第14-15页
        1.1.1 砷基本特性第14页
        1.1.2 砷污染成因第14页
        1.1.3 砷污染的危害第14-15页
    1.2 砷污染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1 砷污染修复方法第15-16页
        1.2.2 砷污染治理现状第16页
    1.3 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不同纳米材料对As(Ⅲ)吸附的机制研究第20-3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2 实验仪器第21页
        2.2.3 试验方法第21-22页
        2.2.4 数据处理第2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2-37页
        2.3.1 不同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质第23-27页
        2.3.2 不同纳米材料的吸附动力学试验第27-29页
        2.3.3 不同用量条件下的砷吸附试验第29-30页
        2.3.4 等温吸附试验第30-31页
        2.3.5 不同pH条件下的砷吸附试验第31-32页
        2.3.6 XPS分析第32-35页
        2.3.7 FTIR分析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不同纳米材料对水稻土中砷的挥发量及砷分级形态的影响第38-49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3.2.1 试供材料第38-39页
        3.2.2 挥发试验第39页
        3.2.3 砷形态提取试验第39-40页
        3.2.4 土壤酶活性试验第40页
    3.3 结果第40-46页
        3.3.1 砷挥发量第40-42页
        3.3.2 砷形态分析第42-43页
        3.3.3 土壤酶含量第43-44页
        3.3.4 相关性分析第44-46页
    3.4 讨论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不同纳米材料对两个水稻品种幼苗砷吸收的影响第49-64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4.2.1 材料第50页
        4.2.2 方法第50-51页
        4.2.3 统计分析第5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1-62页
        4.3.1 不同纳米材料对生物量的影响第51-54页
        4.3.2 不同纳米材料对水稻砷含量的影响第54-57页
        4.3.3 不同纳米材料对CAT酶活性的影响第57-58页
        4.3.4 不同纳米材料对POD酶活性的影响第58-59页
        4.3.5 不同纳米材料对SOD活性的影响第59-60页
        4.3.6 不同纳米材料对GSH的影响第60-61页
        4.3.7 不同纳米材料对MDA的影响第61-62页
    4.4 讨论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7页
    5.1 综合讨论第64-65页
    5.2 创新点第65页
    5.3 存在问题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附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异丙甲草胺消减及细菌群落演替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复合涂膜保鲜液对冷鲜肉保鲜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