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生物化学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

土壤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异丙甲草胺消减及细菌群落演替特征的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农药异丙甲草胺的概述第13-15页
        1.1.1 农药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1.2 异丙甲草胺的简介第13-14页
        1.1.3 异丙甲草胺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 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第15-16页
        1.2.1 土壤污染现状第15页
        1.2.2 污染土壤的修复第15-16页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技术第16-21页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简介第16-18页
        1.3.2 MFCs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3 MFCs系统中的微生物第20-21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1-23页
        1.4.1 研究意义及目标第21-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33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3-25页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24-25页
    2.2 实验装置第25-26页
        2.2.1 电极制作第25页
        2.2.2 反应器构型第25-26页
    2.3 实验设置第26-28页
        2.3.1 土壤MFCs电极两侧不同距离异丙甲草胺去除效果及细菌群落分布的实验第26-27页
        2.3.2 土壤MFCs中异丙甲草胺的降解和细菌群落演替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第27-28页
    2.4 测试与计算方法第28-33页
        2.4.1 电化学测试与计算方法第28-29页
        2.4.2 土壤理化性质测试与计算方法第29-30页
        2.4.3 异丙甲草胺测试和计算方法第30-31页
        2.4.4 生物相测试和分析方法第31-33页
第三章 土壤MFCs电极两侧不同距离异丙甲草胺去除效果及细菌群落分布的研究第33-55页
    3.1 土壤MFCs的产电性能第33-35页
    3.2 土壤理化性质第35-42页
        3.2.1 土壤pH第35-36页
        3.2.2 土壤电导率第36-38页
        3.2.3 土壤酶活性第38-42页
    3.3 异丙甲草胺的含量和去除效率第42-45页
    3.4 土壤MFCs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第45-49页
        3.4.1 测序结果第45-47页
        3.4.2 电极两侧不同距离细菌分布情况第47-49页
        3.4.3 土壤MFCs中细菌的空间分布第49页
    3.5 土壤MFCs中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第49-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土壤MFCs中异丙甲草胺的降解和细菌群落演替随时间变化的研究第55-73页
    4.1 土壤MFCs的产电性能第55-56页
    4.2 土壤理化性质第56-60页
        4.2.1 土壤pH第56-57页
        4.2.2 土壤电导率第57-58页
        4.2.3 土壤酶活性第58-60页
    4.3 异丙甲草胺的含量和去除效率第60-63页
    4.4 土壤MFCs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第63-70页
        4.4.1 测序结果第63-64页
        4.4.2 不同分类水平物种分布和演替情况第64-70页
    4.5 土壤MFCs中细菌群落随时间的演替特征第70-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第73-75页
    5.1 全文总结第73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73-74页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氟烷基酸农用水中分布及对大豆叶片代谢效应
下一篇:纳米材料对土壤砷挥发及砷生物效应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