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员额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概述 | 第7-8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第2章 法官员额制概述 | 第10-14页 |
2.1 法官员额制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11页 |
2.1.1 法官员额制的概念 | 第10页 |
2.1.2 法官员额制的特征 | 第10-11页 |
2.2 法官员额制的功能 | 第11-12页 |
2.2.1 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 第11页 |
2.2.2 提升案件审判质量 | 第11-12页 |
2.2.3 消除枉法裁判现象 | 第12页 |
2.3 我国实行法官员额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2-14页 |
第3章 我国法官员额制实施进展情况 | 第14-21页 |
3.1 改革进展情况 | 第14页 |
3.2 改革试点经验 | 第14-16页 |
3.2.1 灵活理解员额比例红线 | 第14-15页 |
3.2.2 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选任员额法官 | 第15页 |
3.2.3 法官的工资待遇得到提升 | 第15-16页 |
3.2.4 行政化管理色彩趋弱 | 第16页 |
3.3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16-21页 |
3.3.1 未入额法官游离在法官员额制边缘 | 第17页 |
3.3.2 审判一线人才流失严重 | 第17-18页 |
3.3.3 审判效率并未得到实际提升 | 第18页 |
3.3.4 审判质量有所滑坡 | 第18-19页 |
3.3.5 结案率的提升掩盖了问题的存在 | 第19-20页 |
3.3.6 合议制度丧失其应有价值 | 第20-21页 |
第4章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1-26页 |
4.1 员额法官选任程序不规范 | 第21-22页 |
4.2 法官助理激励机制缺失 | 第22页 |
4.3 法官、助理、书记员之间分工混乱 | 第22-23页 |
4.4 考评机制引导不利 | 第23-24页 |
4.5 法官职业保障机制滞后 | 第24-25页 |
4.6 法官退出机制缺失 | 第25-26页 |
第5章 国外法官制度借鉴 | 第26-28页 |
5.1 奉行法官精英原则 | 第26页 |
5.2 配足司法辅助人员 | 第26-27页 |
5.3 较高的职业保障与地位 | 第27-28页 |
第6章 解决法官员额制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建议 | 第28-37页 |
6.1 必须坚持的几项基本原则 | 第28-31页 |
6.1.1 严格贯彻落实法官队伍的精英化 | 第28-29页 |
6.1.2 完善司法辅助人员配备 | 第29-30页 |
6.1.3 提高法官职业地位和职业保障 | 第30-31页 |
6.2 关于问题解决的具体建议 | 第31-37页 |
6.2.1 科学确定并灵活调整员额比例 | 第31-32页 |
6.2.2 规范员额法官的选任程序 | 第32页 |
6.2.3 尽快配套法官助理等级进阶机制 | 第32-33页 |
6.2.4 设置多层次的诉讼程序 | 第33-34页 |
6.2.5 精准确定改革初期的考评机制 | 第34-35页 |
6.2.6 加大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宣传力度 | 第35-36页 |
6.2.7 尽快配套出台法官的监督和退出机制 | 第36-3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