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9页 |
1.1 概述 | 第8-9页 |
第2章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背景下对诉侦关系的影响 | 第9-13页 |
2.1 科学理解“以审判中心”的内涵 | 第9-10页 |
2.1.1 “以审判为中心”本质是以庭审为中心 | 第9页 |
2.1.2 “以审判为中心”实质是以证据为核心 | 第9页 |
2.1.3 “以审判为中心”重点是庭审活动实质化 | 第9-10页 |
2.2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对诉侦关系的具体影响 | 第10-11页 |
2.3 建立以公诉为主导的新型诉侦关系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2.3.1 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要求 | 第11页 |
2.3.2 公诉人庭审实质化的角色定位决定 | 第11-12页 |
2.3.3 公诉环节审前过滤职能的必然要求 | 第12-13页 |
第3章 以侦查为中心的传统诉讼模式下诉侦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13-18页 |
3.1 我国诉侦关系的基本构架 | 第13页 |
3.2 目前诉侦关系存在的缺陷 | 第13-18页 |
3.2.1 调整侦诉关系的法律规定不完备、不具体,影响了追诉犯罪效果 | 第13-15页 |
3.2.2 侦查与公诉工作各行其责,侦诉工作配合不够默契 | 第15-16页 |
3.2.3 侦诉工作的诉讼目标不统一,影响了诉讼效果 | 第16页 |
3.2.4 侦查活动监督的滞后性,法律监督刚性不足 | 第16-17页 |
3.2.5 捕诉分离难以发挥以诉制侦的监督实效 | 第17-18页 |
第4章 国外诉侦关系的比较 | 第18-22页 |
4.1 两大检警关系模式的介绍 | 第18-20页 |
4.1.1 大陆法系一体化检警模式 | 第18-19页 |
4.1.2 英美法系检警分离模式 | 第19-20页 |
4.2 两大法系检警关系模式比较 | 第20-21页 |
4.3 两大法系检警关系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第5章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背景下建立以公诉为主导的诉侦关系构想 | 第22-37页 |
5.1 从宏观上来看 | 第22-28页 |
5.1.1 构建侦诉协作的大起诉格局 | 第22-23页 |
5.1.2 建立以公诉为主导的审前程序 | 第23-25页 |
5.1.3 建立“捕诉合一”的一体化机制 | 第25-28页 |
5.2 从微观上来看 | 第28-37页 |
5.2.1 规范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路径和方法 | 第28-30页 |
5.2.2 健全补充侦查机制 | 第30-31页 |
5.2.3 规定对监察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退回补充调查的程序 | 第31页 |
5.2.4 发挥好认罪认罚制度作用 | 第31-32页 |
5.2.5 制定移送审查起诉案件证据标准 | 第32-33页 |
5.2.6 强化侦查监督职能,防范冤假错案发生 | 第33-34页 |
5.2.7 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及旁听制度 | 第34页 |
5.2.8 完善捕诉合一的相关机制 | 第34-36页 |
5.2.9 扩大起诉裁量权,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 第36页 |
5.2.10 赋予检察官对侦查人员的惩戒建议权 | 第36-3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