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 研究创新点第11页
    1.4 研究框架第11-12页
第2章 网络犯罪概述第12-17页
    2.1 网络犯罪的概念第12-13页
        2.1.1 域外对网络犯罪的界定第12页
        2.1.2 域内对网络犯罪的界定第12-13页
        2.1.3 本文对于网络犯罪的界定第13页
    2.2 网络犯罪的特点分析第13-17页
        2.2.1 网络犯罪隐蔽性极高第14页
        2.2.2 高科技与高智能性相结合第14-15页
        2.2.3 网络犯罪空间虚拟性及跨区域性第15页
        2.2.4 网络犯罪成本低廉第15页
        2.2.5 主体低龄化倾向日趋严重第15-16页
        2.2.6 危害结果严重及易扩散第16页
        2.2.7 网络犯罪证据难以保存第16-17页
第3章 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及成因第17-25页
    3.1 我国网络犯罪现状第17页
    3.2 我国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第17页
    3.3 我国网络犯罪的成因第17-25页
        3.3.1 立法成因第17-19页
        3.3.2 心理成因第19-22页
        3.3.3 技术成因第22-23页
        3.3.4 教育成因第23-25页
第4章 防范网络犯罪域外考察及借鉴第25-31页
    4.1 美国网络犯罪第25-26页
        4.1.1 美国网络犯罪成群体忧患性犯罪趋势第25页
        4.1.2 美国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第25-26页
        4.1.3 美国防范网络犯罪借鉴第26页
    4.2 英国网络犯罪第26-28页
        4.2.1 英国网络犯罪呈高发态势网络诈骗及黑客袭击频繁第26-27页
        4.2.2 英国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第27页
        4.2.3 英国防范网络犯罪借鉴第27-28页
    4.3 德国网络犯罪第28-29页
        4.3.1 德国网络犯罪横行但受害者羞于报案第28页
        4.3.2 德国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第28-29页
        4.3.3 德国防范网络犯罪借鉴第29页
    4.4 日本的网络犯罪第29-31页
        4.4.1 日本网络犯罪创新高第29-30页
        4.4.2 日本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第30页
        4.4.3 日本防范网络犯罪借鉴第30-31页
第5章 我国网络犯罪的防范原则与对策第31-39页
    5.1 我国网络犯罪的防范原则第31页
        5.1.1 互联网本质属性原则第31页
        5.1.2 国际合作原则第31页
    5.2 我国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第31-39页
        5.2.1 完善立法防范网络犯罪第31-32页
        5.2.2 心理动机防范与心理疏导对策第32-33页
        5.2.3 加强管理制度防范网络犯罪对策第33-34页
        5.2.4 网络技术防范对策第34-36页
        5.2.5 网络道德防范对策第36-37页
        5.2.6 全球化合作防范对策第37-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作者简历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贪污贿赂犯罪刑事制度研究
下一篇:医疗犯罪中医疗机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