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5-2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5-18页 |
二、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8-20页 |
三、国内外有关本题的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核心论题 | 第28-54页 |
第一节 发展与生态危机 | 第28-36页 |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 | 第29-30页 |
二、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 第30-34页 |
三、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探索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发展与环境正义 | 第36-47页 |
一、后发国家及穷人之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关注 | 第36-39页 |
二、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的转向 | 第39-44页 |
三、反资本主义的环境正义诉求 | 第44-47页 |
第三节 发展与美好生活 | 第47-54页 |
一、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指向 | 第47-49页 |
二、资本主义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困境 | 第49-51页 |
三、生态社会主义与美好生活的实现 | 第51-54页 |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54-76页 |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54-60页 |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 | 第54-56页 |
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主要维度 | 第56-58页 |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伦理制约 | 第58-60页 |
第二节 对经济理性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60-66页 |
一、资本主义发展与经济理性 | 第60-62页 |
二、经济理性与发展危机 | 第62-63页 |
三、生态理性的重建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66-76页 |
一、生态帝国主义的历史逻辑 | 第67-69页 |
二、生态帝国主义与全球发展公正性 | 第69-72页 |
三、生态帝国主义的发展伦理约束 | 第72-76页 |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76-102页 |
第一节 对经济主义发展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76-86页 |
一、经济主义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及其生态缺陷 | 第77-79页 |
二、经济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悖论 | 第79-83页 |
三、经济发展观的重构 | 第83-86页 |
第二节 对技术进步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86-95页 |
一、技术进步观的实质及其生态陷阱 | 第86-89页 |
二、技术进步观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 第89-92页 |
三、技术伦理重建与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 第92-95页 |
第三节 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 第95-102页 |
一、异化消费的多重面相与成因 | 第96-97页 |
二、异化消费与发展异化 | 第97-99页 |
三、异化消费的发展伦理规制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向 | 第102-125页 |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理论建构 | 第102-111页 |
一、发展目标的构想 | 第102-104页 |
二、发展模式的探索 | 第104-108页 |
三、发展原则的确立 | 第108-111页 |
第二节 社会制度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 第111-118页 |
一、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 | 第111-113页 |
二、社会制度变革的主体 | 第113-115页 |
三、社会制度变革的战略 | 第115-118页 |
第三节 发展价值观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 第118-125页 |
一、生态发展观的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 第118-121页 |
二、生态价值观的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 第121-123页 |
三、环境正义与生态运动的开展 | 第123-125页 |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当代价值 | 第125-144页 |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125-130页 |
一、对经济增长主义的超越 | 第125-127页 |
二、对伦理中心主义的超越 | 第127-129页 |
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130-144页 |
一、发展伦理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 第130-133页 |
二、资本逻辑的发展伦理反思与规制 | 第133-140页 |
三、新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 | 第140-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7页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第157-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