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与防范问题的研究--基于欣泰电气案例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财务欺诈手段第13-14页
        1.2.2 财务欺诈原因第14-16页
        1.2.3 财务欺诈危害第16-17页
        1.2.4 文献评述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研究创新第20-21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1-25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1-22页
        2.1.1 创业板的概念第21页
        2.1.2 财务欺诈的概念第21-22页
    2.2 财务欺诈的常用手段第22-23页
        2.2.1 虚增收入第22页
        2.2.2 虚减费用第22页
        2.2.3 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第22-23页
    2.3 理论基础第23-25页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3页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3-24页
        2.3.3 内部人控制理论第24-25页
3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现状分析第25-41页
    3.1 财务欺诈手段分析第28-30页
    3.2 财务欺诈原因第30-38页
        3.2.1 获取上市资格第30-32页
        3.2.2 维持上市资格第32-33页
        3.2.3 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第33-35页
        3.2.4 中介机构失职第35-37页
        3.2.5 相关制度不完善第37-38页
    3.3 财务欺诈危害第38-41页
        3.3.1 对企业自身的危害第38-39页
        3.3.2 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第39-40页
        3.3.3 对市场的危害第40-41页
4 欣泰电气财务欺诈案例分析第41-60页
    4.1 欣泰电气财务欺诈案例第41-44页
        4.1.1 公司简介第41-42页
        4.1.2 欣泰电气财务欺诈案件回顾第42-44页
    4.2 欣泰电气财务欺诈的手段第44-49页
        4.2.1 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第45-46页
        4.2.2 虚增利润第46-49页
    4.3 欣泰电气财务欺诈的原因第49-57页
        4.3.1 上市获利第50-52页
        4.3.2 维持上市资格第52-53页
        4.3.3 公司内控缺失第53-55页
        4.3.4 中介机构未尽职第55-57页
    4.4 欣泰电气财务欺诈案件的启示第57-60页
        4.4.1 严惩中介机构第57页
        4.4.2 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第57-58页
        4.4.3 依法治市第58页
        4.4.4 保障相关主体权益第58-59页
        4.4.5 敲响警钟第59-60页
5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防范对策第60-66页
    5.1 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第60-62页
        5.1.1 优化股权结构第60页
        5.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60-61页
        5.1.3 培养公司治理文化第61-62页
    5.2 提高中介机构的履职能力第62-63页
        5.2.1 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第62页
        5.2.2 追究中介机构责任第62-63页
    5.3 加强政府监管第63-66页
        5.3.1 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第63-64页
        5.3.2 完善监管体系第64页
        5.3.3 加大处罚力度第64-66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研究结论第66页
    6.2 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 A第72-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物期权法在Y公司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税务战略、公司治理与权益价值研究--以中国新闻出版传媒上市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