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下视雷达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1页 |
1.1 概述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9页 |
1.3 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本研究目标 | 第21-33页 |
2.1 雷达传感器 | 第21-23页 |
2.1.1 频段选择 | 第21页 |
2.1.2 安装、组成、天线罩和环境特性 | 第21-22页 |
2.1.3 雷达探测距离和着陆近进过程 | 第22页 |
2.1.4 雷达传感器的监视空间范围 | 第22-23页 |
2.1.5 着陆时地面观察精度要求(雷达分辨率) | 第23页 |
2.2 天线扫描 | 第23-29页 |
2.2.1 扫描控制 | 第23-24页 |
2.2.2 扫描角度 | 第24-27页 |
2.2.3 扫描图案 | 第27-28页 |
2.2.4 扫描速率 | 第28-29页 |
2.3 图像合成 | 第29-32页 |
2.3.1 硬件组成和外部信息 | 第30页 |
2.3.2 三维透视图像 | 第30-31页 |
2.3.3 俯视2D图像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系统组成与方案 | 第33-59页 |
3.1 系统组成与主要功能性能 | 第33-34页 |
3.1.1 系统组成 | 第33-34页 |
3.1.2 功能性能及系统设计目标 | 第34页 |
3.2 雷达传感器技术方案 | 第34-47页 |
3.2.1 雷达组成 | 第35-37页 |
3.2.2 雷达工作体制与主要技术指标 | 第37-38页 |
3.2.3 发射部分 | 第38-39页 |
3.2.4 接收部分 | 第39-41页 |
3.2.5 天线 | 第41-42页 |
3.2.6 信号数据处理 | 第42-45页 |
3.2.7 三角波和锯齿波原理分析 | 第45-46页 |
3.2.8 雷达传感器关键技术 | 第46-47页 |
3.3 伺服系统技术方案 | 第47-49页 |
3.3.1 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 第47-48页 |
3.3.2 组成与原理 | 第48-49页 |
3.4 图像合成 | 第49-51页 |
3.4.1 三维透视图显示内容 | 第49-50页 |
3.4.2 二维视图显示内容 | 第50-51页 |
3.5 综合PID算法研究 | 第51-58页 |
3.5.1 传统PID算法 | 第52-55页 |
3.5.2 综合PID算法研究 | 第55-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验证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59-77页 |
4.1 发射信号模拟产生平台 | 第59-65页 |
4.1.1 设备任务需求分析 | 第60页 |
4.1.2 功能性能 | 第60-61页 |
4.1.3 设备方案 | 第61-64页 |
4.1.4 矢量信号源 | 第64-65页 |
4.2 信号数据处理单元 | 第65-74页 |
4.2.1 预处理板 | 第65-68页 |
4.2.2 信号数据处理板 | 第68-71页 |
4.2.3 软件 | 第71-74页 |
4.3 接收信号平台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雷达系统及关键技术平台验证 | 第77-91页 |
5.1 工作波形 | 第77-78页 |
5.2 天线形式选择及性能验证 | 第78-80页 |
5.3 雷达性能验证 | 第80-89页 |
5.3.1 距离分辨力 | 第80页 |
5.3.2 信号检测参数设计 | 第80-82页 |
5.3.3 作用距离分析验证 | 第82-85页 |
5.3.4 测角精度 | 第85页 |
5.3.5 AGC控制 | 第85-89页 |
5.4 雷达系统验证 | 第89-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项目进展、未来发展方向与设想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