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几丁质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 几丁质简介 | 第13页 |
1.2 几丁质的分布 | 第13页 |
1.3 几丁质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14页 |
1.4 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与降解 | 第14-15页 |
2 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1 几丁质酶的简介 | 第15页 |
2.2 昆虫几丁质酶 | 第15-16页 |
2.3 几丁质酶的应用 | 第16-17页 |
3 RNAi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3.1 RNAi的简介 | 第17-18页 |
3.2 昆虫RNAi | 第18-19页 |
4 白僵菌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4.1 白僵菌的简介 | 第19页 |
4.2 白僵菌的侵染机制 | 第19页 |
4.3 白僵菌侵染昆虫的途径 | 第19页 |
4.4 白僵菌的应用 | 第19-20页 |
5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5.1 二化螟及其危害 | 第20页 |
5.2 研究内容及其目的 | 第20-21页 |
5.3 研究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二化螟八个几丁质酶基因的全长克隆 | 第23-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1.1 昆虫饲养及试虫材料提取 | 第23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1.3 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1.4 总R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1.5 反转录 | 第26页 |
1.6 cDNA的合成 | 第26-27页 |
1.7 PCR反应 | 第27-29页 |
1.8 分子克隆 | 第29-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二化螟八个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7-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37-38页 |
1.3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38-39页 |
1.4 定量PCR引物序列 | 第39-40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0-49页 |
2.1 二化螟八个几丁质酶基因在各龄期的表达谱 | 第40-48页 |
2.2 二化螟八个几丁质酶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二化螟八个几丁质酶基因的RNA干扰 | 第51-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51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1-52页 |
1.3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52页 |
1.4 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52页 |
1.5 siRNA 合成 | 第52-53页 |
1.6 二化螟Chtinase基因的定量PCR分析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2.1 注射siRNA后二化螟几丁质酶基因的mRNA表达量情况 | 第54-55页 |
2.2 注射siRNA后二化螟的表型 | 第55-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第五章 白僵菌处理和干扰几丁质酶基因对二化螟的联合毒杀效果 | 第61-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61-62页 |
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62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62-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2.1 白僵菌侵染二化螟后的表型 | 第64-65页 |
2.2 白僵菌侵染经RNAi过后的二化螟的表型 | 第65-68页 |
3 讨论 | 第68-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