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乡镇公务员概念界定 | 第18页 |
2.1.2 激励的含义 | 第18页 |
2.1.3 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乡镇公务员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2.2.3 双因素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现状分析 | 第22-47页 |
3.1 永嘉县乡镇概述及公务员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3.1.1 永嘉县乡镇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3.1.2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2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现状问卷和样本结构 | 第24-34页 |
3.2.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4-29页 |
3.2.2 调查对象样本结构 | 第29-30页 |
3.2.3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的激励措施 | 第30-31页 |
3.2.4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取得的成就 | 第31-34页 |
3.3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4-43页 |
3.3.1 调查结果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3.3.2 乡镇公务员激励满意度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3.3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生存及发展环境分析 | 第37-40页 |
3.3.4 乡镇公务员工作中的现实需求分析 | 第40-43页 |
3.4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3.4.1 薪酬激励的效果不明显 | 第43-44页 |
3.4.2 晋升激励制度不完善 | 第44页 |
3.4.3 精神激励的手段单一 | 第44-45页 |
3.4.4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评价 | 第45-47页 |
第4章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4.1 薪酬激励层面 | 第47页 |
4.2 晋升激励层面 | 第47-49页 |
4.2.1 副科级及以上公务员 | 第48页 |
4.2.2 乡镇副科级以下公务员 | 第48-49页 |
4.3 精神激励层面 | 第49-51页 |
4.3.1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的培训激励 | 第49页 |
4.3.2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的情感激励 | 第49-50页 |
4.3.3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的荣誉激励 | 第50-51页 |
第5章 完善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的建议 | 第51-56页 |
5.1 创新乡镇公务员激励 | 第51-53页 |
5.1.1 创新薪酬激励 | 第51-52页 |
5.1.2 创新晋升激励 | 第52页 |
5.1.3 创新精神激励 | 第52-53页 |
5.2 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创新体系的实施保障 | 第53-56页 |
5.2.1 完善永嘉县乡镇公务员激励 | 第53页 |
5.2.2 提高薪酬福利激励效果 | 第53-54页 |
5.2.3 打通乡镇公务员晋升渠道 | 第54页 |
5.2.4 构建合理的考评模式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