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37页 |
·甘露醇的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应用 | 第13-16页 |
·甘露醇在医药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作为原料药配制甘露醇注射液 | 第14页 |
·作为药用辅料 | 第14页 |
·作为化学合成药的原料 | 第14-15页 |
·甘露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甘露醇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工业生产甘露醇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提取法 | 第17-19页 |
·海带提取法 | 第17-18页 |
·从咖啡渣中提取 | 第18页 |
·从生产右旋糖苷的废液中提取 | 第18-19页 |
·化学合成法 | 第19-20页 |
·高温高压催化加氢法 | 第19页 |
·电解法制甘露醇 | 第19-20页 |
·生物合成法 | 第20-21页 |
·应用丝状真菌生产甘露醇 | 第20-21页 |
·应用酵母菌生产甘露醇 | 第21页 |
·应用细菌生产甘露醇 | 第21页 |
·膜技术 | 第21-26页 |
·膜技术的发展 | 第21-24页 |
·膜及膜组件 | 第24-25页 |
·操作模式 | 第25-26页 |
·浓缩(Concentration,CC) | 第25页 |
·渗滤(Diafiltration,DF) | 第25-26页 |
·膜组件的配置 | 第26页 |
·纳滤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 | 第26-34页 |
·纳滤膜分离特点 | 第28页 |
·纳滤膜分离机理 | 第28-33页 |
·不可逆热力学模型(Irreversible Thermodynamic Model) | 第29页 |
·摩擦模型(Friction Model) | 第29页 |
·细孔模型(Pore model) | 第29-30页 |
·溶解-扩散模型(Solution Diffusion Model) | 第30-32页 |
·Donnan平衡模型 | 第32页 |
·扩展的Nernst-Planck方程模型 | 第32页 |
·电荷模型 | 第32-33页 |
·静电位阻模型(Electrostatic and Steric-hindrance Model) | 第33页 |
·其它分离模型 | 第33页 |
·纳滤膜的浓差极化现象 | 第33-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34-37页 |
·研究思路 | 第34-35页 |
·主要内容 | 第35页 |
·研究意义 | 第35-3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7-43页 |
·实验用试剂及药品 | 第37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7-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甘露醇浓度的测定 | 第38-39页 |
·测定原理 | 第38页 |
·甘露醇浓度测定及其标准曲线绘制 | 第38-39页 |
·NaCl浓度的测定 | 第39-40页 |
·测定原理 | 第39-40页 |
·NaCl电导率-质量浓度标准曲线绘制 | 第40页 |
·膜分离性能表征及相关计算公式 | 第40-43页 |
第3章 纳滤提取甘露醇的工艺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3-58页 |
·实验主要内容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纳滤装置及相关技术指标 | 第43-44页 |
·料液与纳滤操作 | 第44-45页 |
·实验条件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纳滤纯化甘露醇的机理 | 第45-48页 |
·纯水渗透性能 | 第48-49页 |
·甘露醇水溶液的纳滤分离 | 第49-53页 |
·料液中甘露醇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进料流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操作压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操作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甘露醇NaCl混合物水溶液的纳滤分离 | 第53-56页 |
·料液中NaCl浓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运行时间的影响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膜渗滤工艺分离纯化甘露醇实验研究 | 第58-70页 |
·实验主要内容 | 第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纳滤装置 | 第58-59页 |
·实验目标 | 第59页 |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传质过程理论 | 第60-62页 |
·预浓缩阶段理论 | 第60-61页 |
·连续恒容渗滤阶段理论 | 第61-62页 |
·后浓缩阶段理论 | 第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CⅠ过程截留液中M、NaCl浓度与浓缩因子的相关性 | 第63页 |
·CCVD过程脱盐纯化分析 | 第63-67页 |
·操作时间与截留液中M、NaCl浓度和渗透通量的相关性 | 第63-65页 |
·预浓缩因子与CCVD过程操作时间的相关性 | 第65页 |
·预浓缩因子与CCVD过程渗滤溶剂消耗量的相关性 | 第65-66页 |
·CCVD终止时料液中M、NaCl浓度与预浓缩因子的相关性 | 第66-67页 |
·CⅡ终止时净化效果与预浓缩因子的相关性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一 符号对照表 | 第79-81页 |
附录二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