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模型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3 研究现状小结第18-20页
第2章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现状第20-31页
    2.1 四项指标法和五项指标法第20-22页
        2.1.1 基本原理第20-21页
        2.1.2 应用情况第21-22页
    2.2 安全指数法及综合安全指数法第22-25页
        2.2.1 基本原理第22-24页
        2.2.2 应用情况第24-25页
    2.3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综合评估法(P值法)第25-28页
        2.3.1 基本原理第25-27页
        2.3.2 应用情况第27-28页
    2.4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估方法比较分析第28-31页
第3章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指标选择第31-49页
    3.1 基于PSR框架的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第31-34页
        3.1.1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影响因素(P)第32-33页
        3.1.2 水上突发事件状况(S)第33页
        3.1.3 响应(R)第33-34页
    3.2 基于因子分析的状态指标选择第34-41页
        3.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第34-35页
        3.2.2 因子分析基本模型第35页
        3.2.3 因子分析筛选指标步骤第35-37页
        3.2.4 因子分析结果第37-41页
    3.3 绝对指标确定第41-45页
        3.3.1 安全状况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第41-42页
        3.3.2 事故状况类指标第42-43页
        3.3.3 人命伤亡及经济损失类指标第43-44页
        3.3.4 交通秩序类指标第44-45页
    3.4 相对指标确定第45-47页
        3.4.1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相对指标第45-46页
        3.4.2 事故率指标分母的确定第46-47页
        3.4.3 事故损失率指标分母的确定第47页
    3.5 与现有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指标的比较第47-49页
第4章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指标权重第49-57页
    4.1 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第49-52页
        4.1.1 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第49-50页
        4.1.2 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步骤第50页
        4.1.3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第50-52页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52-55页
        4.2.1 评价对象的因素集第52-53页
        4.2.2 构造判断矩阵第53页
        4.2.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第53-54页
        4.2.4 层次排序第54-55页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5-57页
第5章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模型第57-63页
    5.1 水上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指标第57-59页
        5.1.1 事故率第57-58页
        5.1.2 事故损失率第58-59页
    5.2 评价模型及分析第59-63页
        5.2.1 评价模型及算法第59页
        5.2.2 评价模型的应用及分析第59-61页
        5.2.3 评价等级划分第61-63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3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船舶碰撞的有限元仿真研究
下一篇:跨海客运渡轮班线运营安全风险预警与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