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外经营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经营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电力行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21-24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 第24-34页 |
2.1 绩效评价基础理论 | 第24-27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5-26页 |
2.1.3 基于生产有效性的绩效评价理论 | 第26-27页 |
2.2 电力行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 第27-29页 |
2.2.1 电力行业 | 第27页 |
2.2.2 经营绩效评价概述 | 第27-28页 |
2.2.3 经营绩效与经营效率 | 第28页 |
2.2.4 经营绩效评价的基本要素 | 第28-29页 |
2.3 常见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 第29-34页 |
2.3.1 EVA经济增加值 | 第29-30页 |
2.3.2 平衡计分卡 | 第30-32页 |
2.3.3 数理统计方法在经营绩效评价领域的应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48页 |
3.1 指标构建的一般原则 | 第34-35页 |
3.2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特殊性 | 第35-38页 |
3.2.1 实质垄断性 | 第35-36页 |
3.2.2 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性 | 第36页 |
3.2.3 环境敏感性 | 第36-37页 |
3.2.4 债务结构单一性 | 第37页 |
3.2.5 股权高度集中性 | 第37-38页 |
3.3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38-43页 |
3.3.1 外部因素 | 第38-41页 |
3.3.2 内部因素 | 第41-43页 |
3.4 电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第43-47页 |
3.4.1 四大能力财务指标设计 | 第44-45页 |
3.4.2 税负水平指标 | 第45页 |
3.4.3 治理结构指标 | 第45-46页 |
3.4.4 补充指标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经营绩效评价理论模型 | 第48-56页 |
4.1 DEA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思路 | 第48-50页 |
4.1.1 DEA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 第48-49页 |
4.1.2 应用思路 | 第49-50页 |
4.2 DEA经典模型 | 第50-53页 |
4.2.1 CCR模型 | 第50-52页 |
4.2.2 BCC模型 | 第52-53页 |
4.3 DEA改进模型 | 第53-56页 |
4.3.1 超效率模型 | 第53-54页 |
4.3.2 SBM模型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 第56-76页 |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6-57页 |
5.1.1 样本选取 | 第56-57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57页 |
5.2 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5.3 描述性统计 | 第59-60页 |
5.4 效率分析 | 第60-69页 |
5.4.1 综合效率分析 | 第60-62页 |
5.4.2 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析 | 第62-65页 |
5.4.3 混合效率分析 | 第65-68页 |
5.4.4 超效率分析 | 第68-69页 |
5.5 投影分析 | 第69-71页 |
5.6 敏感性分析 | 第71-73页 |
5.7 趋势分析 | 第73-76页 |
结束语 | 第76-79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2. 建议 | 第77-78页 |
3.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