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基础理论 | 第22-34页 |
2.1 财务杠杆理论 | 第22-24页 |
2.1.1 财务杠杆基本原理 | 第22页 |
2.1.2 财务杠杆计量方法 | 第22-24页 |
2.2 财务杠杆效应理论 | 第24-26页 |
2.2.1 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根源 | 第24页 |
2.2.2 财务杠杆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 第24-26页 |
2.3 资本结构理论 | 第26-32页 |
2.3.1 资本结构的涵义 | 第26-27页 |
2.3.2 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 第27-30页 |
2.3.3 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的关系 | 第30-32页 |
2.4 系统论 | 第32-34页 |
2.4.1 系统论的内容 | 第32页 |
2.4.2 系统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涵义及财务后果 | 第34-41页 |
3.1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涵义 | 第34页 |
3.2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特征 | 第34-36页 |
3.2.1 损失性 | 第34-35页 |
3.2.2 积累性 | 第35页 |
3.2.3 传导性 | 第35-36页 |
3.2.4 可控性 | 第36页 |
3.3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财务后果 | 第36-41页 |
3.3.1 偿债能力不足 | 第36-37页 |
3.3.2 盈利能力下降 | 第37-38页 |
3.3.3 现金流量短缺 | 第38-39页 |
3.3.4 财务风险增加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生成机理 | 第41-50页 |
4.1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产生的诱因分析 | 第41-43页 |
4.1.1 企业债务融资 | 第41-42页 |
4.1.2 企业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 | 第42-43页 |
4.2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8页 |
4.2.1 债务资本成本 | 第43页 |
4.2.2 资本结构 | 第43-44页 |
4.2.3 财权配置 | 第44-45页 |
4.2.4 盈利水平 | 第45-46页 |
4.2.5 税赋程度 | 第46-47页 |
4.2.6 外部财务环境 | 第47-48页 |
4.3 影响因素的结构化方式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测度模型 | 第50-54页 |
5.1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测度模型的内涵 | 第50页 |
5.2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测度模型的构建 | 第50-53页 |
5.3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测度结果的评价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经验证据分析 | 第54-68页 |
6.1 研究假设 | 第54-57页 |
6.2 研究设计 | 第57-58页 |
6.2.1 研究方法 | 第57页 |
6.2.2 变量选择 | 第57页 |
6.2.3 研究模型 | 第57-58页 |
6.3 研究样本选取 | 第58-68页 |
6.3.1 研究样本选取原则 | 第58-59页 |
6.3.2 研究样本选择 | 第59-60页 |
6.3.3 实证检验分析 | 第60-66页 |
6.3.4 稳健性检验 | 第66-68页 |
第七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负效应的有效防范与化解措施 | 第68-73页 |
7.1 优化制造业企业资本结构 | 第68-69页 |
7.2 增强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 | 第69-70页 |
7.3 改善制造业企业财权配置 | 第70-71页 |
7.4 规范制造业企业财务行为 | 第71-72页 |
7.5 净化制造业企业财务环境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附录B (实证研究部分样本及数据表) | 第83-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