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0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钠离子电池简介 | 第15-16页 |
1.2.1 钠元素与锂元素的差异 | 第15-16页 |
1.2.2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6页 |
1.3 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 第16-21页 |
1.3.1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 | 第17-19页 |
1.3.2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 第19-20页 |
1.3.3 其他类型正极材料 | 第20-21页 |
1.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1-24页 |
1.4.1 碳基材料 | 第22-23页 |
1.4.2 合金类材料 | 第23-24页 |
1.5 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负极材料 | 第24-26页 |
1.5.1 反应机理及特点 | 第24-25页 |
1.5.2 解决方法 | 第25-26页 |
1.6 Na_3V_2 (PO_4)_3正极材料 | 第26-32页 |
1.6.1 结构特点 | 第26-27页 |
1.6.2 反应机理及特点 | 第27页 |
1.6.3 解决方法 | 第27-32页 |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第二章 实验与仪器 | 第40-47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40-41页 |
2.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41-45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1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1-42页 |
2.2.3 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 | 第42-43页 |
2.2.4 热重分析(TGA) | 第43页 |
2.2.5 氮气吸脱附曲线 | 第43页 |
2.2.6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43-44页 |
2.2.7 循环伏安法(CV) | 第44页 |
2.2.8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 | 第44-45页 |
2.3 电极制备及电池组装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纺锤体形Mn_2O_3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7-61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纺锤体形Mn_2O_3材料的制备 | 第48-49页 |
3.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49-51页 |
3.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1-57页 |
3.4.1 Mn_2O_3纺锤体材料的储锂性能表征 | 第51-55页 |
3.4.2 Mn_2O_3纺锤体材料的储钠性能表征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Na_3V_2(PO_4)_3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1-70页 |
4.1 前言 | 第61页 |
4.2 Na_3V_2(PO_4)_3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61-63页 |
4.2.1 材料的制备 | 第61-62页 |
4.2.2 材料的表征 | 第62-63页 |
4.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3-68页 |
4.3.1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3-65页 |
4.3.2 循环伏安测Na+扩散系数 | 第65-67页 |
4.3.3 材料的EIS测试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第五章 CO~(2+)掺杂改善Na_3V_2(PO_4)_3电性能的研究 | 第70-80页 |
5.1 前言 | 第70页 |
5.2 Na_3V_(2-x)Co_x(PO_4)_3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70-73页 |
5.2.1 材料的制备 | 第70页 |
5.2.2 材料的表征 | 第70-73页 |
5.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3-77页 |
5.3.1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3-77页 |
5.3.2 材料的EIS测试 | 第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