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耐储藏QTL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水稻种子储藏 | 第13-15页 |
1.1.1 水稻种子储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2 水稻种子储藏期间主要生理变化 | 第14页 |
1.1.3 水稻种子耐储藏特性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1.2 稻谷储藏 | 第15-19页 |
1.2.1 稻谷储藏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2 稻谷储藏期间谷物主要化学组成特性变化 | 第15-17页 |
1.2.3 稻谷耐储藏特性评价指标 | 第17-19页 |
1.3 水稻耐储藏特性遗传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种子人工加速老化 | 第19-20页 |
1.3.2 QTL定位 | 第20-21页 |
1.4 水稻耐储藏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1 水稻种子耐储藏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2 稻谷储藏品质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 水稻种子耐储藏特性的QTL分析 | 第25-4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1.1 供试材料与种子处理方法 | 第26页 |
2.1.2 性状鉴定 | 第26-27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2.2.1 SSR分子标记构建的连锁图谱 | 第28-29页 |
2.2.2 亲本及群体目标性状分布与表型变异 | 第29-32页 |
2.2.3 目标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2-35页 |
2.2.4 目标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第35-47页 |
2.3 讨论 | 第47-48页 |
3 稻谷耐储藏特性QTL分析 | 第48-7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3.1.1 供试材料与种子处理方法 | 第48-49页 |
3.1.2 性状鉴定 | 第49-51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9页 |
3.2.1 亲本及群体目标性状分布与表型变异 | 第52-55页 |
3.2.2 目标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7页 |
3.2.3 目标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第57-69页 |
3.3 讨论 | 第69-70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4.1 结论 | 第70-71页 |
4.2 创新之处 | 第71页 |
4.3 存在问题 | 第71页 |
4.4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