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演化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我国稻区分布第10-12页
    1.3 江苏省常规粳稻分布及育种概况第12-13页
    1.4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第13-14页
    1.5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研究第14-23页
        1.5.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第16-18页
        1.5.2 水稻稻瘟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第18-22页
        1.5.3 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分级和评定标准第22-23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23页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2.1 材料第24-28页
    2.2 试验方法第28-29页
        2.2.1 区域试验第28页
        2.2.2 生产试验第28-29页
        2.2.3 产量及主要性状的统计第29页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29-3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0-55页
    3.1 审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性的表现结果第30页
    3.2 中熟晚粳稻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第30-36页
        3.2.1 中熟晚粳稻产量分析第30-32页
        3.2.2 中熟晚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第32-35页
        3.2.3 中熟晚粳稻区域试验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35-36页
    3.3 早熟晚粳稻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第36-41页
        3.3.1 早熟晚粳稻产量分析第36-38页
        3.3.2 早熟晚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第38-41页
        3.3.3 早熟晚粳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41页
    3.4 迟熟中粳稻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第41-46页
        3.4.1 迟熟中粳稻产量的分析第41-43页
        3.4.2 迟熟中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第43-46页
        3.4.3 迟熟中粳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46页
    3.5 中熟中粳稻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第46-52页
        3.5.1 中熟中粳稻产量的分析第46-48页
        3.5.2 中熟中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第48-51页
        3.5.3 中熟中粳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3.6 水稻区域试验产量、株高、生育期的相关性分析第52-53页
    3.7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分析第53-55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8页
    4.1 研究总结第55-56页
    4.2 展望第56-58页
        4.2.1 提高常规粳稻产量的育种思路第56-57页
        4.2.2 提高稻瘟病抗性的育种思路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小麦背景下野生二粒小麦7BS染色体臂上抽穗期基因的QTL定位
下一篇:利用高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耐储藏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