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

西藏怒江松塔水电站坝肩(自然)边坡失稳模式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前言第11-21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4-18页
        1.2.1 边坡变形破坏失稳模式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松塔水电站坝肩边坡勘测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坝肩边坡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第21-31页
    2.1 地形地貌第21-22页
    2.2 地层与岩浆岩第22-23页
    2.3 地质构造第23-25页
    2.4 卸荷风化特征第25-26页
    2.5 地应力第26页
    2.6 水文地质第26-27页
    2.7 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第27-31页
        2.7.1 室内岩石物理力学特性第27页
        2.7.2 结构面物理力学特性第27-29页
        2.7.3 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第29-31页
第3章 坝肩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研究第31-68页
    3.1 概述第31页
    3.2 岩体结构面分级第31-32页
    3.3 岩脉及断层的发育特征第32-44页
        3.3.1 岩脉的发育特征第33-40页
        3.3.2 断层的发育特征第40-44页
    3.4 裂隙的发育特征第44-59页
        3.4.1 节理裂隙产状特征分析第44-49页
        3.4.2 节理裂隙间距特征分析第49-51页
        3.4.3 节理裂隙延续性分析第51-59页
    3.5 中缓倾裂隙连通特性及分带特征研究第59-68页
        3.5.1 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路第59-60页
        3.5.2 二维连通率计算的总体思路第60-63页
        3.5.3 中缓裂连通率计算与分析第63-68页
第4章 坝肩边坡变形失稳模式研究第68-121页
    4.1 坝肩边坡变形破裂现象及成因分析第68-86页
        4.1.1 剪切-滑移现象第68-71页
        4.1.2 滑移-拉裂现象第71-73页
        4.1.3 张剪型破裂现象第73-77页
        4.1.4 陡倾-张裂现象第77-78页
        4.1.5 中缓裂夹泥破裂带第78-84页
        4.1.6 变形破裂成因机制分析第84-86页
    4.2 坝肩边坡变形失稳模式及边界条件分析第86-121页
        4.2.1 基于中缓裂连通特性的坝肩边坡失稳范围初步分析第87-93页
        4.2.2 基于变形破裂现象的坝肩边坡失稳范围分析第93-111页
        4.2.3 坝肩边坡变形失稳边界条件确定第111-120页
        4.2.4 小结第120-121页
第5章 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21-145页
    5.1 基于FLAC~(3D)的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21-135页
        5.1.1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121-123页
        5.1.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23-134页
        5.1.3 小结第134-135页
    5.2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35-145页
        5.2.1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135-140页
        5.2.2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140-144页
        5.2.3 小结第144-145页
结论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怒江松塔水电站坝肩抗滑失稳模式研究
下一篇:水口电站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与变频调速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