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综述 | 第14-26页 |
2.1 主流自适应流媒体解决方案 | 第14-16页 |
2.1.1 Smooth Streaming | 第14页 |
2.1.2 HTTP Dynamic Streaming | 第14-15页 |
2.1.3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 第15-16页 |
2.1.4 HTTP Live Streaming | 第16页 |
2.2 HLS自适应流媒体解决方案架构详解 | 第16-21页 |
2.2.1 M3U8 视音频索引文件 | 第17-20页 |
2.2.2 TS封装格式和TS媒体分片文件 | 第20-21页 |
2.2.3 H.264 视频编码和AAC音频编码 | 第21页 |
2.3 服务器集群及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 第21-23页 |
2.3.1 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 | 第22页 |
2.3.2 负载均衡技术 | 第22-23页 |
2.4 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23-25页 |
2.4.1 静态负载均衡算法 | 第24页 |
2.4.2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 第24页 |
2.4.3 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1 | 第26-40页 |
3.1 服务器服务容量研究 | 第26-27页 |
3.2 服务器服务容量临界区间研究 | 第27页 |
3.3 基于剩余服务容量分配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 第27-30页 |
3.3.1 算法描述 | 第28-30页 |
3.4 基于负载均衡比分配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 第30-33页 |
3.4.1 算法描述 | 第30-33页 |
3.5 基于剩余服务容量与负载均衡比加权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 第33-37页 |
3.5.1 算法描述 | 第33-37页 |
3.6 三种算法对比实验 | 第37-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2 | 第40-59页 |
4.1 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0-41页 |
4.2 硬件资源指标获取与利用率计算 | 第41-47页 |
4.2.1 硬件资源指标 | 第42-43页 |
4.2.2 硬件资源利用率计算 | 第43-47页 |
4.3 硬件资源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 第47-51页 |
4.4 服务节点处理能力与服务节点负载计算 | 第51页 |
4.5 服务节点处理能力与服务节点负载分析 | 第51-52页 |
4.6 算法描述 | 第52-54页 |
4.7 算法对比实验 | 第54-58页 |
4.7.1 算法实验 | 第54-57页 |
4.7.2 算法性能检验 | 第57-5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多节点HLS流媒体分发系统设计 | 第59-79页 |
5.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59-60页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0-63页 |
5.2.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60-62页 |
5.2.2 系统结构层设计 | 第62-63页 |
5.3 系统详细设计 | 第63-76页 |
5.3.1 负载均衡模块 | 第64-66页 |
5.3.2 视频服务模块 | 第66-71页 |
5.3.3 用户管理模块 | 第71-76页 |
5.4 数据库设计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多节点HLS流媒体分发系统实现 | 第79-115页 |
6.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79-80页 |
6.2 平台环境搭建 | 第80-84页 |
6.2.1 Nginx服务器安装 | 第80-81页 |
6.2.2 相关视频编解码软件的安装 | 第81-83页 |
6.2.3 MySql数据库安装 | 第83页 |
6.2.4 编程语言安装 | 第83-84页 |
6.3 Nginx服务器的配置优化和Php的配置 | 第84-88页 |
6.3.1 Nginx服务器的配置优化 | 第84-87页 |
6.3.2 Php5 的配置 | 第87-88页 |
6.4 多节点HLS流媒体分发系统实现 | 第88-114页 |
6.4.1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第88-93页 |
6.4.2 视频服务模块实现 | 第93-102页 |
6.4.3 负载均衡模块实现 | 第102-11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5-116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附录 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附录 II 图版 | 第123-127页 |
附录 III 表版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