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农村初中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前言第10-16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3页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6页
        1.研究内容第13-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6页
二、文献综述第16-24页
    (一)概念界定第16-18页
        1.低成本第16页
        2.低成本物理实验第16-18页
        3.实验资源第18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8-20页
        1.美国的境况第19页
        2.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况第19-20页
    (三)国内研究综述第20-24页
        1.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开发的地位第20-21页
        2.物理实验资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第21-24页
三、理论依据第24-26页
    (一)学习动机第24页
    (二)建构主义第24页
    (三)格式塔心理学第24-25页
    (四)杜威“做中学”理论第25页
    (五)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第25-26页
四、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第26-50页
    (一)开发原则第26-31页
        1.科学及可行性第26页
        2.简单性第26-27页
        3.趣味性第27-29页
        4.直观性第29-30页
        5.安全及环保性第30-31页
        6.创新性第31页
    (二)开发策略第31-35页
        1.资源取材第31-33页
        2.技术处理第33-35页
    (三)开发方法第35-38页
        1.系统方法第35页
        2.常用方法第35-38页
    (四)开发途径第38-47页
        1.从生活用品中开发第38-41页
            (1)家用食品第38-39页
            (2)生活物品第39-40页
            (3)废旧物品第40页
            (4)学习用品第40页
            (5)娱乐用品第40-41页
            (6)自制模型第41页
        2.从实验室器材中开发第41-42页
        3.从人体体验中开发第42-43页
        4.从魔术表演和物理游戏中开发第43-45页
            (1)模仿表演第44-45页
            (2)创新自制第45页
        5.从创造发明中开发第45-46页
        6.通过“一物多用”去探索第46-47页
    (五)开发注意事项——“四多”第47-50页
        1.多渠道尝试第47页
        2.多寻找方法第47页
        3.多维度证明第47-48页
        4.多学以致用第48-50页
五、实践分析第50-64页
    (一)开发有实效第50-54页
        1.实践对比第50-54页
        2.效果分析第54页
    (二)研究有意义第54-57页
        1.理论意义第54-56页
        2.现实意义第56-57页
    (三)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开发与新课程实验教学间的联系密切第57-61页
        1.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第57-58页
        2.是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第58页
        3.新课程教学中物理实验的地位很重要第58页
        4.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几个新特点第58-59页
        5.新课程背景下低成本物理实验的价值不菲第59-61页
    (四)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开发对提升师生科学素养的作用不小第61-64页
        1.动手探索具有激发创新的作用第61页
        2.主体能动具有飞跃创新的作用第61-62页
        3.课外制作具有内化创新的作用第62-64页
六、总结第64-70页
    (一)研究结论第64-65页
        1.开发具有可行性第64页
        2.要作好充分准备第64页
        3.要教师敢于改革第64-65页
        4.要有长期坚持的精神第65页
        5.要及时评价第65页
    (二)阶段性研究成效第65-66页
    (三)推广与普及建议第66-68页
        1.转变教师观念是前提第66页
        2.教师参与培训是捷径第66页
        3.激励评价机制是保证第66-67页
        4.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第67-68页
    (四)课题的不足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IP协议的治安监控综合控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