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多股螺旋弹簧简介 | 第9-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多股簧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回弹问题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5-18页 |
1.4.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4.2 论文的来源 | 第17页 |
1.4.3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7页 |
1.4.4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6 论文主要章节的逻辑框架 | 第18-20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多股螺旋弹簧成形原理及静态结构设计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多股簧有芯卷原理 | 第21-23页 |
2.2.1 基于有心卷的卷簧方案 | 第21-22页 |
2.2.2 多股螺旋弹簧绕制成形的方法 | 第22-23页 |
2.3 高精度多股螺旋弹簧数控机床 | 第23-26页 |
2.3.1 总体方案 | 第23-25页 |
2.3.2 旋转部件的电信号传递方案 | 第25页 |
2.3.3 成型部分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25-26页 |
2.4 多股簧索距设计理论 | 第26-27页 |
2.5 多股簧静态设计理论 | 第27-29页 |
2.6 DS(5+1)-710型多股簧静态设计 | 第29-32页 |
2.6.1 多股簧图纸及技术要求 | 第29页 |
2.6.2 多股簧拧索螺距获取 | 第29-30页 |
2.6.3 DS(5+1)-710型多股簧螺距的计算 | 第30-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DS(5+1)-710型多股螺旋弹簧绕制成形及回弹的数值模拟 | 第33-4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33-38页 |
3.2.1 弹塑性成形的基本理论 | 第33-35页 |
3.2.2 非线性的有限元求解 | 第35-36页 |
3.2.3 三种非线性方程组 | 第36-38页 |
3.3 基于ABAQUS的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3.3.1 求解计算器 | 第38页 |
3.3.2 材料特性 | 第38-39页 |
3.3.3 分析步确定 | 第39页 |
3.3.4 单元类型 | 第39-40页 |
3.3.5 网格划分方式 | 第40页 |
3.4 ABAQUS准静态分析 | 第40-41页 |
3.4.1 加载速率 | 第40页 |
3.4.2 质量放大 | 第40-41页 |
3.4.3 准静态模拟评估 | 第41页 |
3.5 DS(5+1)-710型多股簧冷绕成形及卸载回弹的模拟分析 | 第41-45页 |
3.5.1 几何模型 | 第41-42页 |
3.5.2 边界条件 | 第42页 |
3.5.3 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3.5.4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3-45页 |
3.6 具有中心股六股钢丝的螺旋弹簧绕制成形的试验研究 | 第45-48页 |
3.6.1 多股簧加工参数设定 | 第46页 |
3.6.2 多股簧尺寸参数测定 | 第46-47页 |
3.6.3 多股簧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DS(5+1)-710型多股簧加工参数优选 | 第49-60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机器学习之支持向量回归算法 | 第49-53页 |
4.2.1 线性支持向量回归机 | 第49-51页 |
4.2.2 非线性支持向量回归机 | 第51-53页 |
4.3 基于仿真实验数据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多股簧加工参数优选 | 第53-57页 |
4.3.1 多股簧设定螺距与有限元成品弹簧参数的关系 | 第54-55页 |
4.3.2 多股簧芯轴直径与有限元成品弹簧参数的关系 | 第55-56页 |
4.3.3 多股簧加工参数优选 | 第56-57页 |
4.4 企业实际需求与优选需求分析 | 第57-58页 |
4.5 实验验证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0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A.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66页 |
B.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