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各项工程论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论文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动力特性及有效预应力识别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预应力损失的研究第10-13页
        1.2.1 预应力损失的传统计算法第11-12页
        1.2.2 预应力损失的试验检测法第12-13页
    1.3 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13-15页
        1.3.1 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第13-14页
        1.3.2 神经网络在预应力损失预测中的应用第14-15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动力特性试验第16-37页
    2.1 试验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16页
    2.2 试验梁的设计与制作第16-22页
        2.2.1 试验梁的参数设计第17-18页
        2.2.2 张拉控制力确定第18-21页
        2.2.3 混凝土材性试验第21-22页
    2.3 试验仪器选用及测点布设第22-28页
        2.3.1 试验仪器选用第22-26页
        2.3.2 试验测点布设第26-28页
    2.4 磁通量传感器标定第28-30页
    2.5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动力特性测试第30-35页
        2.5.1 动力试验的主要流程第30-31页
        2.5.2 动力试验的加载与激励第31-33页
        2.5.3 试验梁的模态参数测试第33-34页
        2.5.4 试验梁的动弹性模量测试第34-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动力试验结果分析第37-53页
    3.1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模态分析第37-48页
        3.1.1 试验模态分析原理第37-39页
        3.1.2 模态频率分析第39-44页
        3.1.3 模态振型分析第44-48页
    3.2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动弹性模量分析第48-52页
        3.2.1 动弹性波的测试原理第48-49页
        3.2.2 动弹性模量测试分析第49-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动力特性分析第53-74页
    4.1 无粘结预应力筋对简支梁动力特性影响分析第53-62页
        4.1.1 轴心直线布筋简支梁的自振特性分析第53-57页
        4.1.2 偏心直线布筋简支梁的自振特性分析第57-59页
        4.1.3 曲线布筋简支梁的自振特性分析第59-62页
    4.2 考虑材料非线性的预应力简支梁自振特性分析第62-64页
        4.2.1 初始荷载效应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第63-64页
        4.2.2 考虑弹性模量变化的预应力梁振动分析第64页
    4.3 数值算例第64-68页
        4.3.1 预应力对轴心布筋梁自振特性的影响第65-66页
        4.3.2 预应力对偏心布筋梁自振特性的影响第66-67页
        4.3.3 预应力对曲线布筋梁自振特性的影响第67-68页
    4.4 预应力混凝土梁有限元仿真分析第68-73页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8-69页
        4.4.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69-71页
        4.4.3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71-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有效预应力识别方法研究第74-87页
    5.1 BP神经网络第74-76页
        5.1.1 BP网络的结构及算法第74-76页
        5.1.2 BP网络的优缺点第76页
        5.1.3 BP网络学习算法的改进第76页
    5.2 BP神经网络的参数设计第76-78页
        5.2.1 结构参数的选取第76-77页
        5.2.2 训练样本的归一化第77-78页
    5.3 BP神经网络的数值模拟第78-86页
        5.3.1 基于模态频率的预应力识别第78-83页
        5.3.2 基于模态频率和动弹性模量的预应力识别第83-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6.1 结论第87-88页
    6.2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交叉部位管片力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25+100+25)m中承式钢箱梁系杆拱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