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基于小波包和支持向量机的斜拉桥损伤识别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5页
        1.2.1 小波分析第9-11页
        1.2.2 小波包分析第11-13页
        1.2.3 支持向量机第13-14页
        1.2.4 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小波包分析基本理论与损伤识别指标第16-36页
    2.1 小波包分析的特点第16-17页
    2.2 小波包能量构造第17-18页
    2.3 小波包能量变化率损伤识别指标第18-20页
    2.4 损伤识别指标可行性研究第20-35页
        2.4.1 工程背景第20页
        2.4.2 模型斜拉桥简介第20-22页
        2.4.3 有限元模型第22-24页
        2.4.4 车桥耦合振动第24-25页
        2.4.5 损伤指标对斜拉索损伤的可行性研究第25-30页
        2.4.6 损伤指标对主梁损伤的可行性研究第30-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斜拉桥线性损伤识别研究第36-57页
    3.1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第36-39页
        3.1.1 损伤位置识别原理第36-37页
        3.1.2 损伤程度识别原理第37-39页
    3.2 基于小波包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方法第39-40页
    3.3 数值验证第40-55页
        3.3.1 主梁损伤工况第40页
        3.3.2 输入向量位置对主梁损伤位置识别结果的影响第40-41页
        3.3.3 输入向量个数对主梁损伤位置识别结果的影响第41-44页
        3.3.4 主梁损伤程度识别第44-49页
        3.3.5 斜拉索损伤工况第49页
        3.3.6 输入向量位置对损伤斜拉索的位置识别结果的影响第49-50页
        3.3.7 输入向量个数对损伤斜拉索的位置识别结果的影响第50-53页
        3.3.8 斜拉索损伤程度识别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斜拉桥非线性损伤识别研究第57-65页
    4.1 损伤模拟第57页
    4.2 损伤识别指标分析第57-60页
    4.3 损伤识别第60-63页
        4.3.1 损伤工况第60页
        4.3.2 损伤程度识别第60-63页
    4.4 线性和非线性损伤识别结果比较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噪声影响分析第65-71页
    5.1 噪声模拟第65页
    5.2 噪声影响分析第65-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桥耦合作用下曲线桥的动力响应分析
下一篇:双线公路隧道开挖和抗震问题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