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生物质和生物质柴油 | 第12-14页 |
1.2.1 生物质 | 第12-13页 |
1.2.2 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 第14页 |
1.3 第二代生物柴油 | 第14-16页 |
1.3.1 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 | 第14-15页 |
1.3.2 加氢脱氧-临氢异构(两步法)工艺 | 第15页 |
1.3.3 油脂加氢脱羧工艺 | 第15-16页 |
1.3.4 柴油掺炼工艺 | 第16页 |
1.4 植物油加氢脱氧催化剂 | 第16-19页 |
1.4.1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 第17页 |
1.4.2 加氢脱氧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1.4.3 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分类 | 第18-19页 |
1.4.3.1 本体型加氢脱氧催化剂 | 第19页 |
1.4.3.2 负载型加氢脱氧催化剂 | 第19页 |
1.5 改性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19-24页 |
1.5.1 助剂改性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20-22页 |
1.5.1.1 螯合剂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20页 |
1.5.1.2 助剂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20-22页 |
1.5.1.3 P-CA组合改性 | 第22页 |
1.5.2 载体改性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1.5.2.1 TiO_2改性 | 第22-23页 |
1.5.2.2 ZrO_2改性 | 第23-24页 |
1.5.2.3 SiO_2改性 | 第24页 |
1.6 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5页 |
2.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 | 第27-28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8页 |
2.2 实验装置及分析仪器 | 第28-30页 |
2.3 载体的制备 | 第30-32页 |
2.3.1 MgAl_2O_4-Al_2O_3载体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2 TiO_2-MgAl_2O_4载体的制备 | 第31页 |
2.3.3 ZrO_2-MgAl_2O_4载体的制备 | 第31-32页 |
2.4 助剂和载体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2.4.1 MoNi/MgAl_2O_4-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4.2 CA和P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4.3 TiO_2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4.4 ZrO_2改性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3页 |
2.6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33页 |
2.7 催化剂表征 | 第33-35页 |
2.7.1 X射线衍射(XRD) | 第33页 |
2.7.2 N_2吸附-脱附(BET)表征 | 第33-34页 |
2.7.3 扫描电镜测试(SEM、SEM-EDS) | 第34页 |
2.7.4 NH_3吸附-脱附测试(NH_3-TPD) | 第34页 |
2.7.5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表征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活性组分浸渍量、浸渍比对催化剂植物油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35-41页 |
3.1 镁铝尖晶石的XRD表征结果 | 第35页 |
3.2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活性组分摩尔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助剂改性对催化剂植物油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41-55页 |
4.1 CA添加量对催化剂性能及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 P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3-48页 |
4.2.1 浸渍方式对催化剂性能及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2 P添加量对催化剂性能及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3 P源对催化剂性能及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 CA和P助剂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 | 第48-54页 |
4.3.1 CA和P对催化剂晶型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2 CA和P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3 CA和P对活性组分分散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CA和P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载体改性对催化剂植物油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55-75页 |
5.1 TiO_2改性 | 第55-60页 |
5.1.1 TiO_2的XRD图 | 第55-56页 |
5.1.2 TiO_2/MgAl_2O_4比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5.1.3 添加P助剂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5.1.4 添加CA助剂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 ZrO_2改性 | 第60-66页 |
5.2.1 处理条件对ZrO_2晶型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2 ZrO_2处理条件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活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5.2.3 ZrO_2/MgAl_2O_4比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活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5.2.4 添加P助剂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5.2.5 添加CA助剂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 载体改性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 | 第66-71页 |
5.3.1 载体改性对催化剂晶型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2 载体改性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3 载体改性对活性组分分散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4 载体改性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 | 第69-71页 |
5.4 改性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