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甲烷水合物和超低密度冰的新相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8-19页
1 绪论第19-3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9-22页
        1.1.1 甲烷水合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9-20页
        1.1.2 冰相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0-22页
    1.2 甲烷水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2-33页
        1.2.1 甲烷水合物的晶体结构第22-25页
        1.2.2 甲烷水合物晶体的成核机理第25-26页
        1.2.3 甲烷水合物的分解机理第26-28页
        1.2.4 甲烷水合物在压强诱导下的相变行为第28-31页
        1.2.5 水合物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置换第31-33页
    1.3 低密度冰相的研究进展第33-37页
        1.3.1 低密度冰相的发展第33页
        1.3.2 负压的研究进展第33-34页
        1.3.3 负压下冰相的热力学相图第34-36页
        1.3.4 低密度笼形冰的储氢应用第36-37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第37-39页
2 理论基础第39-51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39-43页
        2.1.1 Born-Oppenheimer近似第39页
        2.1.2 Hartree-Fock方程第39-40页
        2.1.3 Hohnberg-Kohn定理第40-41页
        2.1.4 Kohn-Sham方程第41-42页
        2.1.5 交换关联泛函第42-43页
        2.1.6 色散修正第43页
    2.2 谱学性质的原理及计算方法第43-44页
        2.2.1 声子谱第43页
        2.2.2 红外谱第43-44页
        2.2.3 拉曼光谱第44页
    2.3 基于经验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4-47页
        2.3.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理论基础第44-45页
        2.3.2 有限差分法第45页
        2.3.3 常见的力场第45-46页
        2.3.4 水模型第46-47页
        2.3.5 系综第47页
    2.4 温压相图的计算方法第47-48页
    2.5 常用软件介绍第48-51页
        2.5.1 VASP软件第48-49页
        2.5.2 CASTEP软件第49页
        2.5.3 Forcite软件第49页
        2.5.4 Polymorph软件第49-50页
        2.5.5 GROMACS软件第50-51页
3 甲烷水合物新相MH-Ⅵ的预测第51-64页
    3.1 引言第51-53页
    3.2 计算方法第53页
        3.2.1 预测甲烷水合相的蒙特卡罗方法第53页
        3.2.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3.3.1 甲烷水合物的相图第53-58页
        3.3.2 甲烷水合相MH-Ⅵ的晶体结构第58-61页
        3.3.3 甲烷水合相MH-Ⅵ的拉曼光谱第61-62页
    3.4 结论第62-64页
4 超低密度笼形冰相s-Ⅲ的预测第64-80页
    4.1 引言第64-66页
    4.2 计算方法第66-69页
        4.2.1 新型笼形冰相的蒙特卡罗搜索第66-68页
        4.2.2 DFT计算第68页
        4.2.3 笼形水合物储氢性质的计算第68-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77页
        4.3.1 s-Ⅲ笼形冰相的结构性质和稳定性第69-73页
        4.3.2 P-T相图第73-75页
        4.3.3 s-Ⅲ水合物的稳定性第75-76页
        4.3.4 s-Ⅲ笼形冰相的红外谱第76-77页
        4.3.5 s-Ⅲ笼形冰相的储氢性质第77页
    4.4 结论第77-80页
5 极低密度笼形冰相s-Ⅳ的预测第80-90页
    5.1 引言第80-82页
    5.2 计算方法第8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2-88页
        5.3.1 s-Ⅳ笼形冰相的结构性质第82-84页
        5.3.2 s-Ⅳ相在零温下的稳定性第84-85页
        5.3.3 s-Ⅳ相的热力学稳定性第85-88页
    5.4 结论第88-9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91页
    6.2 创新点第91页
    6.3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作者简介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咔唑基金属—有机超分子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锆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的调控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