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全民健身新常态逐渐成型 | 第9页 |
1.1.2 健康龙江行动如火如荼 | 第9页 |
1.1.3 10分钟健身圈日趋成熟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相关基础研究 | 第17-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页 |
2.1.1 社区体育 | 第17页 |
2.1.2 社区室外体育设施 | 第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居住区规划理论 | 第17页 |
2.2.2 街区制理念 | 第17-18页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页 |
2.2.4 资源共享理论 | 第18-19页 |
2.2.5 体育生活圈 | 第19页 |
2.3 国内外典型案例 | 第19-25页 |
2.3.1 国外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 | 第19-22页 |
2.3.2 国内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哈尔滨市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现状调研 | 第26-43页 |
3.1 调研概况 | 第26-29页 |
3.1.1 调研对象 | 第26-28页 |
3.1.2 调研方法 | 第28页 |
3.1.3 调研过程 | 第28-29页 |
3.2 设施配置现状调研 | 第29-36页 |
3.2.1 基本配置情况 | 第29-33页 |
3.2.2 配套设施情况 | 第33-34页 |
3.2.3 环境卫生情况 | 第34-35页 |
3.2.4 管理与维护情况 | 第35-36页 |
3.3 居民体育行为调研 | 第36-40页 |
3.3.1 体育行为特征情况 | 第36-38页 |
3.3.2 对室外体育设施满意度情况 | 第38-39页 |
3.3.3 对室外体育设施需求意愿 | 第39-40页 |
3.4 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3.4.1 社区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存在一定不足 | 第40-42页 |
3.4.2 部门监管维护力度不够职责不清 | 第42页 |
3.4.3 居民体育意识及维权意识不够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哈尔滨市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策略 | 第43-65页 |
4.1 拟订哈尔滨市地方性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指引 | 第43-48页 |
4.1.1 明确哈市人均室外体育用地面积指标 | 第43-44页 |
4.1.2 结合地方情况合理划分哈市社区规模 | 第44-45页 |
4.1.3 选择社区室外体育设施种类及数量 | 第45-46页 |
4.1.4 配置社区体育配套设施 | 第46页 |
4.1.5 配置社区体育环境设施 | 第46-48页 |
4.2 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设施空间布局 | 第48-52页 |
4.2.1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 第48-49页 |
4.2.2 准确选择布局方式 | 第49-51页 |
4.2.3 有机整合立体空间 | 第51-52页 |
4.3 基于周边公园的社区内部配置优化 | 第52-56页 |
4.3.1 优化方法 | 第52-53页 |
4.3.2 优化实践——丽江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 | 第53-56页 |
4.4 基于周边高校的社区内部配置优化 | 第56-58页 |
4.4.1 优化方法 | 第56-57页 |
4.4.2 优化实践——林大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 | 第57-58页 |
4.5 基于周边体育场的社区内部配置优化 | 第58-62页 |
4.5.1 优化方法 | 第58-59页 |
4.5.2 优化实践——悦山社区室外体育设施配置 | 第59-62页 |
4.6 加强管理与居民参与提高设施使用率 | 第62-64页 |
4.6.1 完善监管法规加大监管力度 | 第62页 |
4.6.2 体育设施监管精准化 | 第62-63页 |
4.6.3 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积极性 | 第63-64页 |
4.6.4 强化居民体育维权意识 | 第6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