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图像配准 | 第15-16页 |
1.2.2 图像融合技术 | 第16-18页 |
1.2.2.1 像素运算 | 第16-17页 |
1.2.2.2 子空间方法 | 第17页 |
1.2.2.3 多尺度方法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图像融合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第20-38页 |
2.1 系统外接设备 | 第20-22页 |
2.1.1 OTG | 第20页 |
2.1.2 红外成像 | 第20-22页 |
2.2 Android操作系统介绍 | 第22-25页 |
2.2.1 Android平台的主要组成 | 第22页 |
2.2.2 Android的系统架构 | 第22-24页 |
2.2.3 Android开发常用组件 | 第24页 |
2.2.4 Android Ndk | 第24-25页 |
2.3 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 | 第25-26页 |
2.3.1 Android Studio简介 | 第25页 |
2.3.2 无线调试插件 | 第25-26页 |
2.4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 | 第26-34页 |
2.4.1 图像配准 | 第27-28页 |
2.4.1.1 成对变换 | 第27-28页 |
2.4.2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 | 第28-34页 |
2.4.2.1 图像金字塔 | 第28-30页 |
2.4.2.2 加权平均融合 | 第30-31页 |
2.4.2.3 IHS空间全色锐化 | 第31-32页 |
2.4.2.4 小波融合 | 第32-33页 |
2.4.2.5 无抽取离散小波变换 | 第33-34页 |
2.5 融合图像质量评价 | 第34-36页 |
2.5.1 有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 第35页 |
2.5.2 无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 第38-48页 |
3.1 UDWT的不足分析 | 第38-40页 |
3.2 对UDWT融合算法的改进 | 第40-43页 |
3.2.1 阈值分割 | 第41-42页 |
3.2.2 基于阈值分割和UDWT融合算法 | 第42-43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3.3.1 实验数据集 | 第43页 |
3.3.2 实验结果评估 | 第43-46页 |
3.3.3 实验结论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8-68页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8-50页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0-57页 |
4.2.1 视频采集模块设计 | 第51-54页 |
4.2.2 融合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4.2.3 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4.2.4 主界面UI设计 | 第56-57页 |
4.3 红外与可见光融合系统的实现 | 第57-67页 |
4.3.1 开发环境 | 第57-59页 |
4.3.1.1 本机配置 | 第57页 |
4.3.1.2 开发环境搭建 | 第57-59页 |
4.3.2 客户端UI设计与实现 | 第59-61页 |
4.3.3 设备管理模块实现 | 第61-63页 |
4.3.4 视屏捕捉模块实现 | 第63-65页 |
4.3.5 融合模块实现 | 第65-67页 |
4.3.5.1 Bitmap缓存池实现 | 第65-66页 |
4.3.5.2 自定义融合窗口控件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80页 |